1. 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文章
    •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俞凡诵读 |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
    • 刘东生:做科学的主人 王宁诵读 |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
    • 孙健英:诵读科学经典 传承科学精神 李军等诵读 |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
    • 黄昆:关键要敢于和善于创新 文宏玉诵读 |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
    • 竺可桢:中国科学的新方向 于永强诵读 |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
    • 郭华东:写给月亮的一封信 陈萍诵读 |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
    • 欧阳自远:再造一个地球——人类移民火星之路 刘宇轩诵读 |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
    • 王选:破除迷信 勇于创新 梁春丽诵读 |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
    • 孙家栋:中国人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付利诵读 |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
    • 华罗庚:克三劫 攀高峰 刘芳诵读 |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
    • 华罗庚: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武艰诵读 |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
    • 施一公:青年与科学精神 高艳珍诵读 |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

18

2020, 08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俞凡诵读

17

2020, 08
刘东生:做科学的主人
王宁诵读

17

2020, 08
孙健英:诵读科学经典 传承科学精神
李军等诵读

16

2020, 08
黄昆:关键要敢于和善于创新
文宏玉诵读

16

2020, 08
竺可桢:中国科学的新方向
于永强诵读

16

2020, 08
郭华东:写给月亮的一封信
陈萍诵读

11

2020, 08
欧阳自远:再造一个地球——人类移民火星之路
刘宇轩诵读

14

2020, 08
王选:破除迷信 勇于创新
梁春丽诵读

14

2020, 08
孙家栋:中国人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付利诵读

14

2020, 08
华罗庚:克三劫 攀高峰
刘芳诵读

13

2020, 08
华罗庚: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武艰诵读

13

2020, 08
施一公:青年与科学精神
高艳珍诵读

13

2020, 08
卢永根: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
张思思诵读

13

2020, 08
朱道本:青年人应有大志向,投身科学事业
狄重安诵读

13

2020, 08
吴良镛:在你选择的路上不惧困难地坚持
孟平等诵读

12

2020, 08
钱学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与身边工作人员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
高用祥、石慧诵读

12

2020, 08
严济慈:寄语家乡青少年
耿凯诵读

11

2020, 08
张涛:从潘菽身上汲取科技创新动力
郭黎媛诵读

11

2020, 08
丁林:在北京大学2019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王利强诵读

11

2020, 08
任鸿隽: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
姜秉国、王雅男诵读

10

2020, 08
郑哲敏:失败中孕育着成功
王双诵读

11

2020, 08
彭少逸:学者本色
张宏民诵读

10

2020, 08
朱邦芬:黄昆先生之风
宋毅诵读

10

2020, 08
黄旭华:以身报国 无悔初心
孟令蝶诵读

10

2020, 08
张伯礼:医者伯礼 仁心接力
李博诵读

10

2020, 08
张树政:大真大爱,一生情系微生物
蔡曼诵读

09

2020, 08
胡宗刚:平凡的老人 睿智的大家——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先生传略
贺超英、孙斌诵读

09

2020, 08
张洪来:一位受人尊敬的老科学家——忆张恩虬院士
王建诵读

08

2020, 08
洪朝生:需要有效地推进科技界的职业道德建设
冯丰诵读

08

2020, 08
郑哲敏:学知识 练本领 做诚实人——科技工作者的“底色”
李海艳诵读

08

2020, 08
朱起鹤:积微成著志高远
高蕻诵读

07

2020, 08
丁仲礼:永远的记忆 永恒的丰碑——写在恩师刘东生院士去世周年之际
何京诵读

06

2020, 08
周光召:谈基础理论研究
李融冰等诵读

06

2020, 08
吴文俊:认识与选择
刘卓军诵读

06

2020, 08
赵九章:给周恩来总理的信
窦豪诵读

06

2020, 08
张劲夫:搞卫星赵九章最积极
杨震诵读

06

2020, 08
胡伟武:创新文化就是求实文化
汪文祥诵读

06

2020, 08
谢京红:世界读书日诵读唐稚松院士诗词有感
李望诵读

06

2020, 08
科学暮年 壮心不已——记“中华大典·生物学典·动物分典”编纂团队
张立英诵读

06

2020, 08
钱学森:1990年7月16日致王东
桂林诵读

05

2020, 08
郭传杰:连根系叶70年——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科学院
肖淑芬诵读

03

2020, 08
钱永刚:钱学森的人生选择
高珺诵读

03

2020, 08
李国红:我的科学旅途
谭月诵读

03

2020, 08
李振声:一生只为麦浪滚滚的“当代后稷”
张丽华、刘光荣诵读

03

2020, 08
魏江春:学术生涯概略
李磊诵读

03

2020, 08
程开甲:我的百岁人生之路
单嵩岩诵读

03

2020, 08
应崇福:八十载回首
曹政诵读

02

2020, 08
周光召:前辈科学家的精神风范
赵原诵读

02

2020, 08
汤佩松:专业的选择——虚荣与实学
王文达诵读

02

2020, 08
王选:方正人生
曾泽泉诵读

01

2020, 08
严济慈:我的科学历程
胡颖诵读

01

2020, 08
夏培肃:恬淡人生
欧焱诵读

01

2020, 08
席泽宗:中国自然科学史第一次科学讨论会
俞月圆诵读

30

2020, 07
梁启超: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韩小龙等诵读

30

2020, 07
钱学森:写给郭永怀的两封信
宋金颖诵读

30

2020, 07
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
张平诵读

30

2020, 07
竺可桢:科学研究的精神
岳爱国诵读

30

2020, 07
王大珩:漫谈科学精神
王青云诵读

30

2020, 07
师昌绪:试谈做人做事做学问
彭丽玲诵读

30

2020, 07
任鸿隽:科学精神论
郭辉生诵读

30

2020, 07
秉志:在中国科学院会议上的发言
王潇诵读

30

2020, 07
竺可桢:利害与是非
刘洋诵读

30

2020, 07
袁隆平:留在科学家的角色中
武少弟、赵海宏诵读

28

2020, 07
南仁东:放眼星空
王绚诵读

27

2020, 07
戚发轫:激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
王统才诵读

27

2020, 07
吴德馨:学习王守武先生 献身中国微电子事业的精神
王晓琴诵读

27

2020, 07
钱三强:神秘而诱人的路程
任霄鹏、周庆华诵读

27

2020, 07
吴朝晖:混合智能-迈向人工智能2.0的新突破
乔红超、齐勇诵读

27

2020, 07
潘建伟:科学精神在中国
方正诵读

27

2020, 07
王绶琯:创新时代更要讲科学精神
张巧玲诵读

27

2020, 07
李振声:麦田追梦者
郑琪诵读

27

2020, 07
王赤:50年,科技人谱写“东方红一号”新篇章
涂翠诵读

27

2020, 07
张劲夫:让科学精神永放光芒
王从布诵读

27

2020, 07
叶培建 :“嫦娥一号”与四大精神
张颖诵读

27

2020, 07
白春礼:新时期更需继承发扬“华罗庚精神”
俞凡诵读

22

2020, 07
戚发轫:“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始末及对后来航天工作者的启示
郑丽萍诵读

22

2020, 07
苏步青:知识分子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
赵燕诵读

22

2020, 07
郭爱克:真挚的友谊 真诚的合作
柴谦诵读

22

2020, 07
艾国祥:原始创新带动战略项目
朱兰诵读

22

2020, 07
陈和生:2019年度中科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发布会上的演讲
李志强诵读

22

2020, 07
张劲夫: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怎样上天的?
范全林等诵读

22

2020, 07
李文华:自豪自信自省——寄语中国生态学
王洋洋诵读

22

2020, 07
钱三强:我和居里实验室
尹靖元诵读

22

2020, 07
张德清 王笃金:继承传统 坚持创新 为国家化学事业贡献力量
蒋亚楠诵读

22

2020, 07
顾毓瑔:我们如何为中国工业服务
李明洋诵读

20

2020, 07
吴智诚:从“581”到“651”——科学院搞卫星十年摘记
宋钦泽诵读

20

2020, 07
徐荣栏:赵九章先生开创的空间物理研究集体
任廷领诵读

20

2020, 07
王淦昌:中国式“巨人”
姜立军诵读

20

2020, 07
曾庆存:气象万千映丹心
许殊诵读

20

2020, 07
王任享:中国第一轨月面图的诞生
樊慧晶诵读

20

2020, 07
顾国彪:大型电机蒸发冷却技术发展之路
张喜良诵读

20

2020, 07
叶企孙:最后的大师
宋娟娟诵读

20

2020, 07
孙晓斯:十年一剑,铸“国之重器“——记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团队
杨少柒诵读

20

2020, 07
张劲夫: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
王沛等诵读

20

2020, 07
卢永根:“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刘叶诵读

16

2020, 07
李国杰:漫谈做人做事做学问
武成岗诵读

16

2020, 07
华罗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夏炎诵读

16

2020, 07
席泽宗: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科学方法
李云逸诵读

16

2020, 07
胡世华:对科学和科学研究的一些看法
王一磊诵读

16

2020, 07
钱学森:谈谈科学研究的方法
高艳珍诵读

16

2020, 07
施一公:知足常乐是创新的大敌
李硕果诵读

16

2020, 07
王泽山:科学研究要有责任感
王晓岚、李垚诵读

16

2020, 07
李德仁:治学与创新
王晓琴诵读

16

2020, 07
顾震潮:谈科学研究
国佳旭诵读

16

2020, 07
曾庆存:谈谈教学和科研
曹美春诵读

13

2020, 07
吴孟超:我的几句心里话
郑默诵读

13

2020, 07
马大猷:国家实力根本源于基础研究
白国锋诵读

13

2020, 07
谈家桢:从帕萨迪纳到贵州湄潭
孙晓梅诵读

13

2020, 07
李家洋:“中国饭碗”的守望者
孟菲、王健诵读

13

2020, 07
杨钟健:光荣入党
刘庆国诵读

13

2020, 07
黄旭华:此生无悔
刘锦诵读

13

2020, 07
陈发虎:科研路上“挖山不止”
张林诵读

13

2020, 07
黄大年:以身许国 叩开地球之门
王瀛寰诵读

13

2020, 07
南仁东:中国的天眼开了
荚晶诵读

13

2020, 07
袁隆平:我的心深深地向着中国共产党
杨成樾诵读

09

2020, 07
秉志:矢志不渝科学救国 治学育人奉献一生
宋默识诵读

09

2020, 07
马世骏:勇往直前 锐意创新 应对挑战
刘宣诵读

09

2020, 07
方心芳:探索微观世界 为人类造福
李俊雄诵读

09

2020, 07
郑儒永:一生挚爱
杨永峰等诵读

09

2020, 07
田波:谦和长者 治学为先
刘黎琼诵读

08

2020, 07
李方华:怀念李林先生
刘宜平诵读

08

2020, 07
冯玉琳:永远的记忆——深切缅怀恩师唐稚松先生
王娟诵读

08

2020, 07
李树深:做一个四有“心”人
尚雅轩诵读

08

2020, 07
李四光:大地之子,光耀四方
单玉龙诵读

07

2020, 07
许智宏:以国家为重 以苍生为重
贺萍诵读

06

2020, 07
潘建伟:探索的动机
王倩诵读

06

2020, 07
李静海:怀念郭慕孙先生
管兵诵读

06

2020, 07
屠呦呦:用中医药造福世界
邓丽君诵读

06

2020, 07
钱学森:写在《郭永怀文集》的后面
高大鹏诵读

04

2020, 07
王守武:为了无愧于历史和人生——寄语研究部的青年人
杨成樾诵读

04

2020, 07
叶笃正:怀念我的老师赵九章先生
翟萌诵读

04

2020, 07
竺可桢: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
赵卉忱诵读

03

2020, 07
钟南山:一个院士的生命历程
周思彤诵读

03

2020, 07
林惠民:迟到了13年的大学梦
殷效菡诵读

03

2020, 07
林俊德:真实的力量
王帅等诵读

03

2020, 07
施一公:年轻一代的责任——让中国重回世界科技制高点
孙晴诵读

02

2020, 07
于敏:一个曾经绝密28年的名字
郭煜诵读

02

2020, 07
姚檀栋:谈谈我的成长与研究——感恩篇
甄晓林、刘晓倩诵读

02

2020, 07
谢家麟:缅怀小平同志的教导 继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王湘鉴诵读

02

2020, 07
孙鸿烈:我深深眷恋着的青藏高原
王捷诵读

02

2020, 07
潘菽:科学管理的几个原则性问题
张永博诵读

01

2020, 07
顾准女儿回忆郭永怀、李佩
张康生诵读

01

2020, 07
杨嘉墀:难忘“两弹一星”
张俊格诵读

01

2020, 07
胡先骕:中国植物学界“老祖宗”
杨秀红、徐超诵读

01

2020, 07
杨振宁: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孙亮诵读

30

2020, 06
何泽慧先生的风格
吴蕾诵读

30

2020, 06
顾方舟:一生一事
王双诵读

30

2020, 06
杨振宁: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追忆两弹元勋邓稼先
王倩诵读

30

2020, 06
钱学森:致陈叔通先生、邹家华副总理
杨超等诵读

30

2020, 06
周光召:致彭桓武老师
杨刚诵读

30

2020, 06
袁隆平:梦想靠科学实现
郝爽诵读

30

2020, 06
黄旭华:此生属于祖国 因而无怨无悔
杨清阁诵读

30

2020, 06
追忆!你所不知道的“火星院士”万卫星
李娟等诵读

30

2020, 06
王守武:我们现在和将来的责任
于双铭诵读

30

2020, 06
贝时璋:我的一些回忆
乔润馨诵读

03

2020, 06
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文库项目组:智慧之书——482条令人终身受益的院士箴言
何林诵读

03

2020, 06
邹承鲁:科学研究五十年的点滴体会
施一诵读

03

2020, 06
钟南山:科学研究应当崇尚的五点精神
马俊才诵读

03

2020, 06
于敏:艰辛的岁月,时代的使命
毕玉海诵读

03

2020, 06
南仁东:来自太空的召唤
韩博诵读

19

2020, 05
屠呦呦:我有一个希望
李静诵读
共14页 12345下一页下5页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电话:010-62661266 传真:010-62661245 电子邮箱:bjbxcc@cashq.ac.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 李歌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