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单位概况
    • 单位简介
    • 现任领导
    • 曾任领导
    • 部门设置
    • 联系我们
  • 党的建设
    • 组织架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纪法小课
      • 学习园地
      • 廉洁故事
    • 专题活动
  • 科技创新
    • 科技合作
    • 科创动态
    • 科创视点
    • 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 服务保障
    • 开放共享平台
    • 资源管理系统
    • 条件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
    • 工作需求征集
  • 政策文件
    • 科技政策
    • 科学城政策
    • 开放共享政策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申请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头条新闻
  • 通知公告
  • 科研进展
  • 科创动态
  • 专题
    • 当年专题
    • 党建专题
    • 往年专题
  • 邮箱登录
  • ARP
  • 网上办公平台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
  • 网上办公平台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单位概况
    • 单位简介
    • 现任领导
    • 曾任领导
    • 部门设置
    • 联系我们
  • 党的建设
    • 组织架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专题活动
  • 科技创新
    • 科技合作
    • 科创动态
    • 科创视点
    • 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 服务保障
    • 开放共享平台
    • 资源管理系统
    • 条件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
    • 工作需求征集
  • 政策文件
    • 科技政策
    • 科学城政策
    • 开放共享政策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申请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科技创新

  • 科技合作
  • 科创动态
  • 科创视点
  • 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1. 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创新    科创视点
科创视点

提高科学传播质量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01|【 大  中  小 】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作者:祝魏玮(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扎实提高科学传播的质量,能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那么,何为高质量的科学传播?笔者认为,高质量的科学传播,是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将优质的科学理论知识与成果以专业、准确、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公众,以促进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因此,高质量的科学传播有以下特点:

科学性和准确性。科学传播是将科学知识传递给公众,其首要任务是保证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传播者应该具备科学素养和专业知识,以确保传播的内容不会误导公众,更不应该故意歪曲事实以达到某种目的。

可读性和易懂性。科学知识的传递需要与受众的接受能力相匹配,传播者需要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表达方式,以便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互动性和参与性。科学传播不应该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应该是与公众进行互动和参与的过程。传播者应该积极回应公众的问题和疑虑,鼓励公众参与科学讨论和实践,以促进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发展。

创新性和多样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传播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传播者应该不断尝试新的传播方式和形式,如科学直播、元宇宙课堂、仿真实验等,以扩大受众群体,提升科学文化的普及度和影响力。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反过来也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提高科学传播的质量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提高科学传播的质量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而高质量的科学传播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前沿科技信息和技术成果,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提高科学传播的质量有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科技创新意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一个具备科学素质和科技创新意识的社会环境,而高质量的科学传播能够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提高科学素质和科技创新意识。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科学传播的质量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在这个过程中,高质量的科学传播能够帮助各个产业了解前沿科技信息和市场动态,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学传播工作取得显著成就,面向社会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全面传播科学思想、积极倡导科学方法,有力促进了我国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新时代新征程,科学传播应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针对科学传播仍存在一些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传播渠道单一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信息准确、权威。我们要建立健全科学传播体系,加强科学传播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素养,让科学传播人员具备更加专业、权威的传播能力。

拓展科学传播的渠道和形式。传统的科学传播形式难以充分满足当前的传播需求,需要拓展新的传播渠道和形式。比如,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将科学知识和成果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中。同时,进一步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科学传播,比如加大科普漫画、科学动画的创作等。

加强科学传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传统的科学传播往往是单向的,缺乏受众的互动和参与。为了更好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科学传播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让受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比如,可以通过举办科学展览、科技嘉年华等活动,让受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进展和成果。

健全科学传播的评价和监督机制。科学传播的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不仅能够促进科学传播的规范化和科学性,还能够提高科学传播的可信度和公信力。应建立科学传播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加强对科学传播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科学传播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全面提高科学传播质量、将提高科学传播的质量打造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任重而道远!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29日 16版)


附件下载:

上一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关键处“落子”
成就大发展“好棋”
下一篇:从“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看加强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10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电话:010-62661266 传真:010-62661245 电子邮箱:kcb@stidc.ac.cn
院属京津地区事业单位
  • 院属京津地区事业单位
  •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物理研究所
  • 理论物理研究所
  • 高能物理研究所
  • 力学研究所
  • 声学研究所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化学研究所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过程工程研究所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国家天文台
  •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青藏高原研究所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大气物理研究所
  • 植物研究所
  • 动物研究所
  • 心理研究所
  • 微生物研究所
  • 生物物理研究所
  •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 计算技术研究所
  • 软件研究所
  • 半导体研究所
  • 微电子研究所
  • 自动化研究所
  • 电工研究所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信息工程研究所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 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 北京综合研究中心
  •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行政管理局
  • 中国科学报社
相关链接
  • 相关链接
  • 中国科学院招聘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天津市人民政府
  • 河北省人民政府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