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单位概况
    • 单位简介
    • 现任领导
    • 曾任领导
    • 部门设置
    • 联系我们
  • 党的建设
    • 组织架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纪法小课
      • 学习园地
      • 廉洁故事
    • 专题活动
  • 科技创新
    • 科技合作
    • 科创动态
    • 科创视点
    • 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 服务保障
    • 开放共享平台
    • 资源管理系统
    • 条件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
    • 工作需求征集
  • 政策文件
    • 科技政策
    • 科学城政策
    • 开放共享政策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申请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头条新闻
  • 通知公告
  • 科研进展
  • 科创动态
  • 专题
    • 当年专题
    • 党建专题
    • 往年专题
  • 邮箱登录
  • ARP
  • 网上办公平台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
  • 网上办公平台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单位概况
    • 单位简介
    • 现任领导
    • 曾任领导
    • 部门设置
    • 联系我们
  • 党的建设
    • 组织架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专题活动
  • 科技创新
    • 科技合作
    • 科创动态
    • 科创视点
    • 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 服务保障
    • 开放共享平台
    • 资源管理系统
    • 条件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
    • 工作需求征集
  • 政策文件
    • 科技政策
    • 科学城政策
    • 开放共享政策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申请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科技创新

  • 科技合作
  • 科创动态
  • 科创视点
  • 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1. 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创新    科创视点
科创视点

从“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看加强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24-03-01|【 大  中  小 】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新华社北京2月29日电题:从“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看加强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胡喆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最新发布的十大进展有哪些特点?有何重要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记者: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有哪些特点?

答: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出的科研成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突出原创,体现多学科交叉,呈现以下特点:

从学科领域分布和研究成果来看,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体现了研究方向向宏观、微观与极端条件拓展,体现了大数据和智能化促进基础研究新范式形成。

从遴选原则和程序来看,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坚持依靠专家的原则,由第三方推荐,不需要成果完成人申报和答辩,终选由基础研究领域2100多位高水平专家学者参与投票,其中两院院士430多位,确保了遴选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入选成果的代表性。特别是,今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最终确定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成果进行审议把关,提高了遴选结果的权威性。

从主要完成单位和人员来看,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完成单位除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外,有3家科技企业入围,包括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先正达集团、北京齐禾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体现了企业在创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研究的一项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成果入选,体现了港澳科技力量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此外,多项入选成果由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攻关完成,体现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有组织科研的特色优势和突出成效。在主要完成人员方面,45岁以下的占比45%,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或创新群体项目资助的占比72%,由此可见,青年人才已成为开展基础研究的生力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支持基础研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主渠道作用。

记者:举办此次遴选和发布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答:“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旨在宣传我国基础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科学热情,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科研成果是各自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这些重要成果是我国基础研究取得可喜进步的缩影和代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环境比创新本身更重要。基础研究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我们要对基础研究保持战略定力,大力营造鼓励原创、宽容失败、有助于重大原创成果产出的良好创新环境。

宣传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和发布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面向全社会的一次重要科普活动,是对科技资源的科普化表达,有助于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记者:以此次遴选和发布活动为契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有何新举措?

答: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我们要以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为契机,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稳定基础研究的基本盘,完善对非共识、变革性创新研究的支持,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要完善重大项目立项、评审和管理机制,弄通“卡脖子”技术背后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把宝贵的科学资源配置给最具有活力和创新潜力的一线科研人员。

加强基础研究,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关键是在研究内容上提出真正的科学问题,在人才队伍上把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在研究投入上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在创新主体上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引领作用,在科研环境上营造“勇闯无人区”的创新文化。

具体来说,一是前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端口,试点资助优秀本科生和博士生开展基础研究。探索构建从大学本科开始,贯穿科学家整个职业生涯的成体系、全链条的人才队伍支持和培养机制。

二是优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机制。突出项目属性,在资助期满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分级评价,对评价结果优秀的进行延续资助,最多给予15年近3000万元的长周期稳定资助,集中优势资源培育高水平领军人才。

三是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开展国际科研资助。包括资助中外科学家合作的科研项目、支持海外科学家到中国长期工作、鼓励优秀的外国博士生来华学习或从事科学研究等,积累更多的原始创新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下载:

下一篇:夯实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人才支撑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10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电话:010-62661266 传真:010-62661245 电子邮箱:kcb@stidc.ac.cn
院属京津地区事业单位
  • 院属京津地区事业单位
  •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物理研究所
  • 理论物理研究所
  • 高能物理研究所
  • 力学研究所
  • 声学研究所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化学研究所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过程工程研究所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国家天文台
  •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青藏高原研究所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大气物理研究所
  • 植物研究所
  • 动物研究所
  • 心理研究所
  • 微生物研究所
  • 生物物理研究所
  •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 计算技术研究所
  • 软件研究所
  • 半导体研究所
  • 微电子研究所
  • 自动化研究所
  • 电工研究所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信息工程研究所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 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 北京综合研究中心
  •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行政管理局
  • 中国科学报社
相关链接
  • 相关链接
  • 中国科学院招聘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天津市人民政府
  • 河北省人民政府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