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国9个项目入选中国空间站首批科学实验
2018年5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对外发布合作机会公告,邀请联合国各成员国参与未来中国空间站的空间科学应用国际合作。合作项目的遴选工作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实施。
此次遴选在初选阶段共收到来自亚、非、欧、美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42份项目申请,共72个项目合作团队258名团队成员。内容涉及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天文等九个领域,代表了不同科研领域和技术水平。
2019年年初,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空间站应用项目评估选拔委员会审议确定,共有18个项目进入定选阶段。6月10日-11日,项目评估选拔委员会在维也纳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审议确认了最终定选结果,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在维也纳联合宣布,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从42项申请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这些项目来自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挪威、法国、西班牙、荷兰、印度、俄罗斯、比利时、肯尼亚、日本、沙特阿拉伯、中国、墨西哥、秘鲁等17个国家的23个机构。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空间天文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地球科学、应用新技术、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王群说,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生动诠释了多边主义,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并始终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构建外空命运共同体的鲜活写照。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对中国政府向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空间站表示高度赞赏,称中国的这一举措有力促进了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使更多国家有机会参与载人航天技术研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说,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在支持入选团队实施项目的同时,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紧密合作,进一步完善并发布第二轮合作机会公告。
空间站应用合作项目遴选标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日前在北京对媒体介绍了项目遴选的标准,即符合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太空基本原则;科学意义突出,能够大幅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进展,或能有效促进项目申请国家的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技术方案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可实施性,不对空间站构成威胁;能够自行承担项目研发经费。
和国外科学团队合作的三种模式
据林西强介绍,和国外科学团队合作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外方独立或与中方联合研制的实(试)验装置,安装在预留的国际合作机柜空间内,开展实(试)验与应用。实(试)验装置在空间站运营阶段随货运飞船上行后在轨组装。
二是外方独立或与中方合作提出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样品、实验单元或实验设计等),利用我方已规划研制的相关领域应用机柜内实(试)验装置开展实验与应用。在空间站建造阶段开始实施,外方实验单元和样品随舱发射或随货运飞船上行。
三是外方独立或与中方合作研制舱外载荷,安装在预留的舱外载荷适配器上,开展相应试(实)验与应用。国际合作舱外载荷所需舱内支持设备,在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预留的国际合作机柜空间中统筹安排。外方舱外载荷在空间站运营阶段随货运飞船上行后在轨安装。
林西强表示,未来空间站任务中,中国载人航天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养、联合飞行和航天医学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成果。
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有序进行
林西强表示,目前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空间站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建成中国空间站将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中国贡献”、提供更优“中国方案”。
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吕从民介绍,中国空间站的相关科学研究设施正在加紧研制,目前研制进展顺利。中国空间站规划部署了密封舱内的16台科学实验柜、舱外暴露实验平台以及共轨飞行的光学舱,支持在轨实施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等11个学科方向30余个研究主题的数百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16台科学实验柜将分别安装在核心舱、实验舱I和实验舱II。目前核心舱科学实验柜即将完成初样阶段研制,实验舱I科学实验柜正在开展初样研制工作,实验舱II科学实验柜已全部完成关键技术攻关。
根据介绍,本次项目定选后,中国将根据中国空间站各类项目的研制和实施进度统筹规划。吕从民表示,“我们将为定选项目提供实(试)验发射和空间站运行机会,以及测控、回收等保障性服务支持。将利用空间站上核心舱、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上的实验机柜空间,空间站各舱段已规划研制的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机柜和机柜内实验装置,以及若干空间站舱外载荷适配器,并配套相应的平台和应用资源,开展合作。还将开展实(试)验研制和运行阶段的接口和资源协调、技术支持和相关的条件保障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