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戎:扎根一线 脚踏实地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高雅丽  |  发布时间:07-11-2017  |  【Print】 【close

 

  

  吴一戎

  ■本报见习记者 高雅丽 

  “我是1999年入党的。”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的党员,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吴一戎说:“我们这代人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2012年,我当选为十八大代表,这次又能成为十九大代表,我感到责任非常重大。”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普通党员” 

  低调、务实,是外界对吴一戎的一致印象。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他总是说:“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普通党员。”

  吴一戎长期工作在科研一线,主要从事微波成像技术和大型遥感地面处理系统的研发工作,发明了稀疏微波成像算法等一系列微波成像新体制、新方法;主持了我国遥感卫星地面系统的研制,突破了遥感卫星地面系统中数据管理、传输、处理等方面的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近十年又大力推进国家航空遥感系统的建设,系统推进了超越国际现有水平的航空对地观测系统的研制。

  对于当选为十九大代表,吴一戎说:“我是来自科研一线的基层代表,参加十九大一定要带去科技界的意见和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创新成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吴一戎也亲身体会到了科技改革的深刻变化:“我曾列席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大以来,国家制定了很多关于科技的改革措施,成效十分显著。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作为科技界的十九大代表,吴一戎表示,十九大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发展。“我们这一代人基本做到了让我国科技水平和国际并跑,希望下一代年轻人可以不断超越,使我国科技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要鼓励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 

  吴一戎坦承,5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超出了自己预期”。他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对科技的投入、支持力度非常大。

  “现在科研项目申请更加公平公开,科研人员能专心、专注于自己的研究,科研环境不断在优化。例如,我国空间科学和大科学装置等领域发展迅速,也产生了世界一流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吴一戎说,“希望国家能进一步营造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的氛围。”

  他表示,希望能进一步发展同行评价机制。“科学评价是原创性发展最主要、最关键的问题,国家要逐步完善专家评议制度,建立‘小同行’评价机制。‘小同行’能更加准确地了解项目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科技界的浮躁现象。”

  与此同时,吴一戎说:“现在的创新创业环境需要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如果没有形成这样的环境,会挫伤很多高技术公司的积极性。我希望能进一步建立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完善国家的创新环境。”

  “研究所是支撑科研发展的细胞” 

  2016年是电子所成立60周年。在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指导下,电子所以“一三五”规划为牵引,在各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吴一戎说:“研究所是支撑科研发展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强大了,整个国家的科研能力才能强大起来。在国家重大需求的牵引之下,电子所在核心的、重大的关键技术上,不断产生突破,先后建立了中关村、怀柔、苏州园区。电子所的创新发展作为一个缩影,充分展现出了国家发展进步的大好形势。”

  60年来,电子所承担了我国系列化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研制,成功发射10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在空间行波管领域,实现在轨运行60余套产品,做到全波段覆盖,正努力实现全面替代进口的目标;在地理空间信息领域,成为我国地面卫星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研制单位,研制的“地理空间信息承载平台”被确立为国家重要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在航空遥感系统领域,改装的新舟60大型遥感飞机实现首飞,推进了7型国际先进水平的航空对地观测载荷的研制。此外,电子所还在微波成像技术、微波电真空技术、电磁探测技术、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对于电子所的发展,吴一戎希望能积聚精力,整合资源,进一步满足国家对空天信息领域科学技术的需求,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支撑国家实验室建设。

  他尤其关心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工作:“我们现在有团队在做微波光子学,也有做太赫兹的量子电磁学,科学上哪怕有一点新的发现,也会对技术产生影响深远的变革。我希望能够面向未来科技发展,做更多基础性工作。”

  《中国科学报》 (2017-11-02 第4版 综合)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电话:010-62661266 传真:010-62661245 电子邮箱:dwxcb@cashq.ac.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