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弘扬科学精神 复兴伟大中国
每个中国少年在孩童时期都曾拥有成为科学家的梦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听着科学家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故事成长的。我们如今从事的各个科研领域,也无不是老一辈科学家打下的坚实的江山,我们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定需接过老一辈传承的复兴祖国的重担,牢记历史使命,弘扬科学精神,踏实完成力所能及的科研任务。
从赵忠贤院士的主题报告中,我们能深深体会到,作为老一辈科学家经历的种种坎坷,他们是在艰苦的条件下,怀揣一颗炽热的中国心,将一生的热血挥洒在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上。这份爱国精神支撑着前辈们全身心投入科研战场,也不断地交出了卓越的战绩。袁隆平身负解决粮食问题为己任,扎根稻田间,无数的日月换来超级杂交稻登上了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高峰,这是世界水稻生产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屠呦呦在文革时期接受重任,翻尽传统医学典籍、民间药方,在团队协作下,其抗疟研究为人类健康贡献了来自中国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青蒿素,这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礼物;王静康,她被爱称为一台神奇的“永动机”,全年无休泡在课堂、实验室和生产一线;她带领团队让“中国结晶”一次次改写世界结晶产业格局,推动我国工业结晶研发跻身世界前沿。数不清的老一辈中国科学家至今仍在他们奋战的领域发挥着阵阵余热。年轻人也不负众望,裴端卿和团队发现了细胞在结构上“返老还童”的关键机制,在未来可将这种细胞培养成其他器官,移植到人体,用于治疗和延长寿命;张弓,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大数据科学家,在事业上升时期毅然决定离开硅谷,回到中国,他们的团队正在发起技术革命,用中国自己的农业大数据,让中国老百姓从看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95后年轻科学家曹原最近频频霸屏,他与导师在石墨烯超导现象的重大发现,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传输效率。
新冠肺炎的疫情让我们又一次见证了祖国的强大,对比其他欧美国家的应对策略,我国的政府和医护人员不舍每一个生命,中国人民也服从指挥,团结抗战积极应对疫情,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钟南山院士在投身疫情防治的前60多天里,一刻都未停歇。给危重病人远程会诊,与全球专家交流应对策略,带领团队科研攻关。他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常常开会工作到深夜。每当想到84岁高龄的他在高铁餐车上坚持翻看资料,综合研判,累到要眯一会时,眼角都会泛起热流。他是老一辈科学家的一个缩影,也是最能体现中国科学精神的代表。这些振奋人心的例子彰显着我国悠久科学精神的积淀与传承,更激励着无数青年人投身科研事业,共同完成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重彩浓墨的篇章。时间静好,岁月可鉴,让我们接过前辈们手中的大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挥自己的全力,以基础研究服务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推动祖国发展,为早日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一生。
(植物所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师 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