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上海交通大学王风平教授应邀访问青藏高原所

  

  近日,应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刘勇勤研究员邀请,上海交通大学王风平教授应邀到青藏高原所报告交流。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高寒生态实验室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王风平教授致力于深部生命地球化学循环与古菌生态功能的研究,主要聚焦深部生物圈,以深部生命(微生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功能为研究核心和突破点,研究领域包括深部生物圈微生物多样性和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极端微生物环境适应机理研究、极端微生物特殊代谢过程和代谢途径、极端微生物资源的应用与开发研究等。首次发现并命名一个新的古菌门——“深古菌”门(Bathyarchaeota),成功解析了“深古菌”部分类群的独特代谢形式,证实“深古菌”是海洋沉积物中木质素降解的重要参与者,从新的角度认识了木质素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和机制,为深入理解海洋碳循环机制做出了贡献;同时在深古菌中发现了细菌叶绿素a合成酶,芳香化合物降解酶基因并验证功能,引发了对光合作用基因起源、演化的再思考,推动了对深部古菌生态/地球化学功能的研究。并作为独立PI获得国际“国际深碳观测联合会(Deep Carbon Observatory,DCO)深部生命(Deep Life)”主题2015年度探索项目,三次参加国际深海载人深潜和一次参加IODP航次。在Nat Microbiol, PNAS, ISME J, EM等期刊发表70余篇论文。

  此次,王风平教授作了题为“地球深部生命与碳循环研究”的报告。首先,介绍了深部生命与碳循环研究的历史。其次,介绍了深部生物圈微生物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证实存在以氢气为主要能量来源的黑暗生物圈,确定深部生物圈的规模、细胞丰度和主要种类,发现深部岩石圈微生物生态系统以及深部生命是地球元素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并强调了古菌的生物地质学研究意义、发现历史与研究特点。古菌是不同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第三种基本生命形式,真核生物可能起源于古菌,即三域生命系统包括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最后,详细介绍了海洋沉积物中微生物介导的碳转化模式。以对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和深海冷泉、热液中开展的微生物参与碳循环过程和机制解析为例,阐释了海洋沉积物中深古菌介导的碳转化模式,发现沉积物中一些重要古菌在生命演化和元素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古菌的一些类群具有丰富多样的代谢方式,既可以降解环境中的一些难降解的大分子如芳香化合物、几丁质、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发酵产生乙酸等小分子化合物,也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和H2自养产乙酸途径获取能量。深古菌产生的乙酸是重要的电子载体,可以被甲烷产生菌和异养细菌所利用,是深部碳循环和生态系统的重要驱动者。

  随后,王风平教授与参会人员围绕深海和陆地深部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机制研究面临的难点与重点、机遇与挑战,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和学科特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并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应加快开展深海及陆地(青藏高原)深部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合作研究,共同推进深海和陆地深部生物圈在碳氮磷等元素循环、营养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

报告现场

王风平教授作报告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