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哪里任务险 哪里就有党组织——记中科院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临时党支部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心理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大附一院等院属单位成立了29个临时党支部参与科研攻关、救治患者和疫情防控。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困难较大,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扎实工作。一个支部成为一座堡垒,中科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打破学科组和研究室设置,将支部锻造为科研攻关一线的尖刀利器,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为抗击疫情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临时党支部成为战斗堡垒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年的平静。早在疫情暴发之初,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就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到应对疫情的科技攻关中。研究所整合优势力量,打破学科组设置,组建科研团队。
疫情科研攻关在哪里,党支部就建在哪里。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武汉病毒研究所依托应急攻关科研团队,成立了4个临时党支部。
应急检测临时党支部承担了武汉市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任务及开发病毒检测试剂和方法的任务。随着样本量不断增加,面对“下午两点前收到的样本,当晚必须出结果”的要求,党员们熬夜加班是常态,有的党员干脆住在园区宿舍。根据湖北省内抗击疫情工作需要,研究所还组成了一支党小组,在几个小时之内火速集结,支援黄冈市的病原检测工作。由于样本量大、技术人员急缺,队员们最开始每天要工作长达十六七个小时。作为第一批开展新冠肺炎病原学检测的专业机构之一,武汉病毒研究所累计开展样本检测6500余份,为武汉市疫情防控提供了支撑服务。同时,与专业公司联合研发的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
药物筛选和病毒监测两个临时党支部在科技攻关中取得多项成果,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科技支撑。它们通过与军事医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合作,筛选多种“老药”、新化合物,其中磷酸氯喹已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与上海赛伦公司合作研制的马抗新冠病毒免疫球蛋白F(ab’)2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新药申请。整个春节都在实验室忙碌的药物筛选临时党支部委员吴妍说:“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科研工作者,如果我不参加战‘疫’,一定会后悔!”
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开展此次科技攻关工作的重要平台。为了抗击疫情科技攻关,实验室全体党员群众主动放弃春节假期,在岗位上轮流值守,确保科研活动正常进行和科研人员的安全防护。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童骁说:“我们正在与病毒赛跑,希望尽早筛选出治疗药物,研发出疫苗,找到疫病源头,挽救更多生命。”
此外,武汉分院分党组还组建了一支党员干部突击队,下沉到青山区红卫路街道碧园社区参加抗“疫”。这一老旧小区有5300多名居民,无物业管理,确诊、疑似病例较多,特困家庭、低保户、孤寡老人多,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临时党支部成立第二天即组织街道消杀车进社区,对公共区域进行每日消毒;第三天组建楼栋消毒队伍,由原每日仅一楼消毒变为逐层消毒,得到了居民一致好评。武汉分院分党组还拨出专项资金支持社区居民物资保供,截至目前,已为社区居民发放免费爱心菜、鸡蛋2800余份。
支援武汉 并肩战斗
在中科院党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中科院多家研究所开展了抗击疫情相关科研工作。
2月13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新冠肺炎应急科研攻关临时党支部成立。因攻关工作需要,每天约400人同时在所工作。为给科研攻关提供硬件保障,经该所党委领导协调指挥,他们采取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等方式,提供了150万元专项经费、快速升级P2实验室的流式细胞仪等。
在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之前,许多支部党员已经临危受命,放弃假期,全心投入实验。在研发一线的博士研究生党员仵丽丽,整个春节都忙于新冠病毒溯源、入侵机制及中和抗体的相关研究工作,实验到关键的地方,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在仵丽丽看来,对疫情科研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宝贵。
在全体成员的奋力攻关之下,攻关团队在新冠病毒蛋白结构解析、药物筛选、抗体与疫苗快速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研发的快速检测卡和诊断试剂盒等已在临床推广使用。
面向新冠肺炎疫情决胜阶段的重大需求,中科院还有多支团队奔赴武汉战“疫”一线开展工作。
3月7日下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抗击疫情“安心”行动专家组临时党支部书记陈雪峰和工作组临时党支部书记吴坎坎,赴武汉开展疫情心理援助的全面协调和专业实施工作。
一到武汉,他们就马不停蹄地走访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湖北大学康复驿站、青山区翠园社区等7个医院和社区,开展需求调研、提供心理服务资源、开展心理疏导,并对接国家相关部门,协助起草和制定工作方案。
突发事件后的心理重建期往往比较长。汶川地震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对当地的心理援助达5年之久。这一次,该所与武汉分院共建的心理援助工作站计划在武汉持续运行两年。
“我们这支队伍60%左右都是党员,还有年轻人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吴坎坎告诉《中国科学报》,“党员真正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无论是后方通过在线方式开展工作,还是来到一线在医院、隔离点、社区开展工作,都是党员带头冲在前面。”
为更好地协调各研究所在汉力量,中科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组武汉临时党支部成立。3月11日上午,在临时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上,全体党员面对党旗共同宣誓。支部书记沈毅说:“我们在武汉,完成集结。我们在武汉,并肩战斗。我们在武汉,期待春天。”
在武汉筑起“新的长城”
“凌晨,我们终于抵达武汉。一下车,看着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我有点眼睛发酸。我在心里默默喊道:‘武汉,挺住!你再坚持一下!全国各地的医疗大军正赶来给你治病!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武汉的一员,不把你治好,我们誓不回家!’”
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科大附一院)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曹志敏1月27日写下的日记。此时,他即将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急诊科全体请战”“肝胆外科全体请战”“我报名”……早在一月底疫情发生之初,科大附一院就收到了一封封沉甸甸的“请战书”,这其中党员冲锋在前的声音最为响亮。
1月27日,科大附一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首批10名队员从合肥出发,驰援武汉。有5名中共党员、1名预备党员,临行前,院党委随即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临时党支部书记是56岁的谢少清,她是首批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有着24年的党龄,同时也是安徽省医院感染防控领域的资深专家。
“防疫工作需要,我就上!”得知疫情需要后,谢少清第一时间报名。她每天奔走在安徽医疗队3个方舱、4个医院的支援点之间,哪里有防控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下,谢少清常常一天只有4小时左右的睡眠,有时甚至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
在谢少清和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安徽医疗队无一名医务人员感染。
科大附一院此次有四批医疗队出征,共计160人,其中党员82名,成立了两个临时党支部,首批有8位入党积极分子在武汉火线入党。
2月14日,科大附一院南区肝胆外科护士长樊华已经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了17天。这一天他接到通知,让他轮岗到普通病区。这对重症护士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调休机会。樊华却在第一时间推掉了这个机会。他说:“我是重症护理专业出身,又是男同志,留下来对科室有帮助。”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樊华在思想汇报里写道:“我还没有转正,但我会时刻以一名中共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希望党组织继续在战斗中考验我!”
切身感受到党中央对此次疫情的高度重视,受到身边党员同志们不惧危险、冲锋在前的精神感召,第一批医疗队中的王佳佳、陈川惠子、唐海和王叶飞等均在战“疫”一线郑重写下入党申请书,希望用抗疫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组织的考验。
王叶飞写道,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仍在进行,我们需要用行动来向祖国和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在看不见“敌人”的特殊战场上,形势严峻。“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