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新华网】曾庆存院士 原始方程打下世界数值天气预报核心基础

  
  10日,著名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站上了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在科学界,曾庆存成名很早。25岁破解世界级气象难题,为如今的天气预报技术奠定基础;44岁“够格”领取国家津贴,与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同在第一档”;45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了科学界,听说过曾庆存的人不多。一次到北京友谊宾馆参加国际会议,车门打开,先出来一顶破草帽。门童悄声向同车者打听,听到“国际著名科学家”时,大吃一惊……

  一辈子,他把“国家需要”挂在嘴边、放在心上。

   精准报天气离不开他 

  点开手机,随时查看几天后的天气,如此便利精准的科技,离不开曾庆存创造的算法。

  古人看云识天。到了20世纪,科学家想办法把千变万化的天气变成一组方程式,输进数据,计算机就能得出结果——现在通行的“数值天气预报”由此而来。这组方程式被称为“原始方程”,它囊括了太多的变量,极其复杂。计算速度如何“追上”天气变化速度?难题一时困住了世界气象学界。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曾庆存从北京大学被选派到苏联留学。他的导师、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基别尔把这道难题抛给年仅25岁的曾庆存,作为他的博士论文。

  苦读冥思,反复试验,几经失败,曾庆存从分析大气运动规律的本质入手,想出了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不同过程的方法,提出了“半隐式差分法”,是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并随即被用于天气预报业务。他的算法至今仍是世界数值天气预报核心技术的基础。

  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曾庆存又在卫星大气红外遥感、跨季度气候预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地球系统模式等领域都相继形成了开创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得到了广泛应用。2016年,81岁的曾庆存荣获全球气象界最高荣誉——国际气象组织奖。

  建营地供来者再攀登 

  1935年,曾庆存生于广东省阳江市一个贫苦农家。他和哥哥打着赤脚,一边劳作、一边读书。1952年,曾庆存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新中国成立之初,曾庆存服从国家需要学习气象学。田地里长大、经历过饥饿的曾庆存深知气象学的重要。

  1961年,26岁的曾庆存在苏联科学院获副博士学位后回国,写下诗句、立下誓言:“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珠峰象征着科学之巅;北边昭示了一条“中国道路”。

  1970年,国家决定研制自己的气象卫星,曾庆存又一次服从国家需要,被紧急调任作为卫星气象总体组技术负责人。他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的基础理论问题,并用一年时间写出了当时国际上第一本系统讲述卫星大气红外遥感定量理论的专著。20世纪80年代,曾庆存担任中科院大气所所长的9年间,大气所建设了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国际知名的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多年前,曾庆存就有一句“名言”:饿着肚子推公式,越推越新鲜。2017年春节,年过八旬的曾庆存窝在家里埋头推导大气污染优化控制理论。从大年初一到初七,撰写了数十页手稿,为中央要求环保执法禁止“一刀切”提供了理论基础。

  回顾自己的科研成绩,曾庆存一如既往谦逊:“我曾立志攀登科学的‘珠峰’,但我并没有到山顶,大概在海拔8600米的地方建了个营地,供后来者继续攀登。”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