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BAMS: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助力第三极地球系统科学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潘小多研究员(第一作者)和李新研究员(通讯作者)等科研人员在国际气象学著名期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BAMS)发表题为“National Tibetan Plateau Data Center: Promoting Earth System Science on the Third Pole(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助力第三极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研究论文,系统介绍了数据中心为打破第三极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数据瓶颈,在科学数据资源集成、数据内容规范化、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开放共享、国际数据互操作能力建设、在线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的技术举措和成效。

目前,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已形成存储、处理、加工、分析、挖掘和发布等数据全生命周期规范化管理,集成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覆盖资源、环境、生态和大气等4400多个科学数据和50多个关键科学数据产品,包括青藏高原观测关键数据集、青藏高原冰冻圈关键数据集、青藏高原关键基础数据集、青藏高原近地表驱动关键数据集和青藏高原高关注论文关联数据集等五类(图1);数据产品采用全方位的数据知识产权措施,设置数据保护期,确保数据作者的权益;遵循FAIR(可发现性、可公开获取性、可互操作性、可重用性)原则,采用以在线服务为主、离线服务为辅的共享模式,降低用户下载数据的门槛(图2);数据中心已成为Springer NatureAGUESSD等国际重要刊物的数据仓储中心,吸引更多原创数据为第三极科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还提供中英文双语环境,为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和科学家提供第三极科学数据资源;开发在线大数据分析、模型应用等功能,实现第三极科学的数据、方法、模型与服务集成,构建云服务平台,助力第三极科学研究中大数据方法应用(图3)。

数据中心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专项、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A类)“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数据汇交与管理平台,促进第三极地区“水—冰—气—生—人”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研究,为揭示第三极地区环境变化过程与机制及其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响应规律,提高该区域的灾害预测、预警和减灾能力提供支撑。

该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41988101)和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60600)的联合资助。 

论文信息:Pan, X. D., Guo, X.J., Li, X.*, Niu, X.L., Yang X.J., Feng, M., Che, T., Jin, R., Ran, Y.H., Guo, J.W., Hu, X.L., Wu, A.D., 2021. National Tibetan Plateau Data Center: Promoting Earth System Science on the Third Pole.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E2062–E2078, DOI: 10.1175/BAMS-D-21-0004.1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75/BAMS-D-21-0004.1

 

 图1 青藏高原关键数据集的一些示例:(a)高海拔流域多尺度观测网(Che et al., 2019Li et al., 2013);(b)青藏高原的水体分布(Zhang et al., 2013);(c)青藏高原近地表驱动数据集(1979-2018)(He et al., 2020);(d)青藏高原植物功能类型图(Ran et al., 2012);(e)过去50年青藏高原上的多年冻土类型图(Ran et al., 2021);(f)青藏高原中更新世晚期丹尼索瓦人下颌骨化石(Chen et al., 2019);(g)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冰川时空格局(Yao et al., 2012)。

图2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平台遵循FAIR原则

 图3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助力第三极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愿景图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