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杂交构树为贫困地区经济培育“造血”功能
1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成效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两次提到了植物所培育的杂交构树对我国扶贫工作的贡献。
白春礼说,杂交构树项目是中科院科技扶贫工作中的特色扶贫项目。“构树是植物所多年培养出来的一种新的品种,可以在非耕地,就是山坡地上长。构树蛋白含量高,长得很快,叶和枝剪掉以后,猪都愿意吃,而且不和粮争地,成长很快,所以就很容易在贫困地区的山坡地种植,这也是国务院扶贫办向全国推的。”
植物所沈世华研究员团队在我国原生构树基础上,历经十多年培育出高蛋白木本饲用杂交构树新品种,通过‘林-料-畜’一体化生态农牧业模式,既发展了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14年底,“杂交构树”被列入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大力推动下,在中科院和植物所的大力支持下,杂交构树扶贫试点工程扶贫效果显著,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100余万亩,惠及20余万贫困人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地实践表明,杂交构树饲料养殖具有‘一升两降三增加’效果:一升是提升肉类品质,二降是降低饲养成本、降低抗生素使用,三增加是增加蛋白含量、增加免疫力、增加养殖收益。从而有效解决畜牧业“蛋白总量不足、农残抗生素超标、粪便面源污染”三大瓶颈问题,为我国人民从吃饱到吃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20年9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已将杂交构树作为重点开发的新饲草料品种,纳入到畜牧业‘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中进行推广应用。为贯彻落实该意见目标任务,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国务院扶贫办已着手编制“十四五”杂交构树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植物所将会同相关科研院所,协调推进杂交构树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为巩固脱贫成效和乡村振兴等战略做好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