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邮件登陆 办事指南 院机关平台 中国科学院
 
理论学习
首页 >> 党的建设 >> 理论学习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领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从全人类的角度看,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中国的国情看,发展则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发展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导思想新的重大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发展这个当代中国的主题,对“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从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新的重大发展。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对“什么是发展”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内容作出了科学界定。科学发展观总结了我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某些国家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教训,强调中国所谋求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协调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共同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发展;是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科技进步潮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发展;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对“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阐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牢固确立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依靠人,就是要看到人民群众是实现发展的根本力量,把发展建立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点之上;提高人,就是要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之路,把发展建立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尊重人,就是要尊重人权包括人的经济、政治、文化权利,尊重人的需求、生命、价值和尊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了人,就是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怎样发展”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升华,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导思想新的重大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辩证法,揭示了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量变与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质变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的认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仅有单纯的量的增长而没有质的变化不能构成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绝不单纯是经济增长的量变过程,而更为主要的是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质的跃迁。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既不符合唯物辩证法,也不符合发展的实际。进一步而言,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质的跃迁,而且表现为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断变革,是在生产力量变和质变相统一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社会落后面貌的伟大革命,这场伟大革命既要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由传统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向以现代工业和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也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因此,发展必然是一个在经济增长的量变与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质变基础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过程。
  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史观,阐明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价值主体的认识。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并在这种发展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强调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谋发展,通过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促发展,强调人民群众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价值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提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途径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辩证法关于重点论与全面论的统一,坚持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认为发展是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所构成的统一整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决定了经济建设是发展的基础,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又对经济建设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坚持科学发展,必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辩证法关于平衡与非平衡相统一的思想,认为发展是一个由不平衡到平衡、然后打破平衡再达到新的平衡的不断循环往复的前进过程。我国由于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加之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的差别,不同区域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不平衡发展有其必然性的一面;然而,不平衡超过社会承受的程度,又必然带来消极的后果,是必须加以控制和努力消除的。因此,必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辩证法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统一,坚持唯物史观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要求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解决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突出矛盾指出了具体途径。
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看到,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问题和矛盾,在今后几十年的发展中还将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迫切的新要求。
  第一,增进发展的全面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相应的配套改革还需要及时跟进,生产力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与之相比还亟待加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社会体制改革的配套进行,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决非短期内可以完全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努力。因此,增进发展的全面性,将是我们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
  第二,增进发展的协调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新的不平衡。而且,由于我国面临着在国际上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和在国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双重任务,这种双重任务往往伴随着两难选择,这使缩小国内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特别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任务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在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解决好协调发展的问题。
  第三,增进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十一五”期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经济还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但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还将增大。按照国际上判断发展可持续性的标准,我国的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率还大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率,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率还大于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率,对环境的污染排放速率还大于环境对污染的吸收速率,而且到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高峰,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这些事实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在短期内还不可能解决,增进发展的可持续性既是紧迫的现实要求,又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上述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彻底摒弃不合时宜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树立“依靠人、提高人、尊重人、为了人”的科学理念,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实现发展观念的转变、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质量的提高,切实增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归根到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之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庞元正)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4日 第六版)
 
 
 
 
Copyright 1996-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京区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106号
电话/传真:(010)62661266/(010)6266124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EMAIL: dwxc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