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邮件登陆 办事指南 院机关平台 中国科学院
 
理论学习
首页 >> 党的建设 >> 理论学习
 
学习贯彻三个条例创新研究所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研究所领导班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行使决策权?确保做正确的事。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尤其是重要决策,一旦失误,损失和影响将是长远的。要提高决策的质量,保证决策的效率,关键在于坚持并加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而其基础必须在研究所建立并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
                        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由于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科院各级领导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民主与科学意识不断增强,在领导决策方面更具前瞻性、务实性和有效性。但还应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所尚未完全建立起自觉的、规范的、科学的领导决策机制,在认识与实践上仅处于“必然王国”阶段。比如在领导行为上过多地停留在“传达贯彻”和“具体操作”层面,缺乏“科学决策”;在决策过程中存在主观决策、经验决策和无效决策等问题。所谓“主观决策”就是没有很好地从研究所实际出发,盲目照抄照搬别的单位的经验,这种情况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有所表露。如照抄照搬、简单模仿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等。所谓“经验决策”就是缺乏论证,由主要领导“拍脑袋”,貌似“果断、开拓”,实际上比较粗放,决策风险较大。尤其涉及“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任何个人凭经验拍板都会违反组织原则和决策程序。甚至集体的“经验决策”也不足取,决策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信息、科学分析并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所谓“无效决策”就是由于缺乏群众参与和共识而推进乏力,导致决策“流产”。如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货币化分房、岗位与绩效工资的设置、课题经费、业务招待费和医疗费的使用和管理等问题,必须发挥职代会作用,充分听取全所干部职工意见。职工的积极参与也是宣传教育的过程,是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而缺乏群众基础的决策往往难于贯彻实施。在决策方式上,民主不够、集中也不够的情况同时存在。
    以上种种现象说明,在科研单位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依然任重而道远,但由于国际范围的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发展,国内科技领域竞争十分激烈,因此,抓紧构建起适应激烈竞争形势、适应市场经济需求、适应中科院实际的领导决策机制,不仅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而且十分紧迫。实践证明,凡是决策机制比较健全的研究所,其决策的质量和效率都比较高,研究所的生机和活力也比较强。反之,决策机制不健全、决策效率不太高的单位,一般来说问题会比较多,甚至可能会造成一些重要失误。各单位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知识创新试点工作中,对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建立与完善。
                 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前提与基础
    所长负责制是科技体制改革中形成的新型研究所领导体制,实践证明它既有利又有弊,是一把“双刃剑”。其利主要表现为事权集中、高效决策,比较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国内外科技形势;其弊是如果运用不当,容易造成“家长作风”、“一言堂”乃至决策失误。所长负责制是否运用得当,主要看民主监督的力度和所长的个人素质。中科院自实行所长负责制以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监督制约机制,加上所长的整体素质比较高,各单位在贯彻所长负责制的同时也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精神,其负面影响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遏止,可以说是利大于弊。目前研究所主要有两种决策形式,一是党委会以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进行集体决策,二是所长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做出的行政决策。很显然,研究所在贯彻所长负责制的同时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因为任何一项科学决策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都必须以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贯彻落实的前提,尤其是研究所的干部职工素质普遍较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这是形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重要前提。
              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基本架构
    1、决策内容。主要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坚持“抓大放小”原则,着眼于研究所的战略思维,集中精力解决事关研究所改革与发展的大局与长远战略问题;二是坚持“分工多元决策”原则。要避免事无巨细,或者全部拿到班子会议上讨论,或者统统推给所长决策。为了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对决策内容实行“分类管理”和“分层管理”,并以文字形式加以明确。属于分管领导负责的由分管领导决策,需要所长“拍板”的交由所长决策。有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领导班子(所务会议)集体研究,还有的甚至需要交给群众充分讨论酝酿、充分听取职代会或常设机构意见后,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加以确定;三是坚持“抓主要矛盾”的原则。研究所主要领导应相对集中精力,围绕一段时期中心工作的诸环节、诸问题进行系统、有序、高效的科学决策,以利保证中心工作的全面推进。
    2、决策类型与方法。研究所的决策形式可分为三个类型:一是所领导个体型决策;二是所领导群体型决策;三是群众参与型决策。
这三种决策类型,就决策过程所需的时间依序递增,而决策的风险系数依序递减。在决策内容上应各有分工,避免随意性,防止“越位”决策。至于决策方法,无论何种决策,都应充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使领导个体型决策,也应该建立在平时调查研究、对所情全面了解、对政策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同时,决策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认真探索和总结,结合研究所实际不断创新,以形成科学的决策体系。
    3、决策的评价与反馈。一项重要决策正确与否的评价标准,从大局上讲主要取决于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增强研究所科研与经济的实力;有利于推动研究所的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有利于调动研究所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保证一项正确的决策得到一以贯之的执行,避免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有必要建立起关于决策的信息反馈和过程调控机制。尤其对执行周期较长、情况比较复杂、干扰因素较多的决策,更应重视进行阶段性的反馈评估;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决策,对其中一部分持不认同、不理解或消极抵触的同志,应加强宣传教育和具体分析,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向要及时进行调控,对一些影响面较宽并缺乏经验的重大决策可先试行,再逐步总结完善。
    4、关于决策的制度化建设。创新必须建立在原则与现实的基础上,规章制度就是原则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研究所决策的内容、方法、程序等,都应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以避免理解上的可塑性、操作上的随意性。如研究所领导的分工必须具体、明确,边界要比较清楚,要以文字形式规定其行使的权力和责任,这是领导个体型决策的主要依据;再如,研究所会议制度必须健全、规范,以利提高会议质量,保证议事和决策效果,这是群体性决策的重要依据。其他包括信息的采集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领导班子议事程序、决策反馈制度等,所有这些制度的建立都要立足于系统性、务实性、可操作性相结合。当前,尤其要根据“三个条例”和即将出台的院章以及科学院和地方的一系列法规和条例,认真修订、完善已有制度,增订新的制度,使决策有章可循。
                 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一项决策是否科学、民主,关键取决于决策者的素质以及决策者与决策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决策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个人修养以及决策水平尤为重要。我们要力求从实际出发,排除个人好恶、个人恩怨以及情绪化考虑问题的做法,从研究所的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在调查研究、对客体全面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实行科学决策,要特别注意避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2、群体与个体的关系。研究所三种决策类型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一切视决策对象具体情况而定。凡事拿到会上讨论、简单化付之表决或由所长说了算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为避免扯皮、提高决策效率,必须明确划分事权。首先应澄清若干认识上的“误区”:一是片面认为“所长负责制”就是所长一个人说了算。对这一点,在认识层面上已逐步得到纠正。但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完全解决。另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事项就是应该由所长说了算,甚至书记、副所长说了算。但完全由所长一个人说了算就走到了反面;二是片面认为凡事由班子集体讨论,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表决是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是凡事拿到职代会上去讨论,由群众决策是民主意识强,是坚持走群众路线。这“三个凡是”都是教条主义的做法,必须摈弃。其次,我们特别要防止借群体决策之名行无人负责之实。表面上广泛听取意见,实际上由某位决策者取其所好而“拍板”,最后可能与多数群众的意见相悖。一旦决策失误造成损失又没有人为此负责。共同决策,共同负责,实际上共同不负责,最后不了了之。这一问题在研究所或许具有一定代表性。第三,有的时候,多数群众的意见由于信息的失真、判断的失误、利益的驱动等原因,也未必全面和准确。这种情况下,决策者应认真分析、反复沟通、加强引导、严格把关,千万不要因多数群众意见而盲目决策最终导致失败。多数并非天然等于准确。
    3、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与时效性的关系。在这三则关系中,时效性是决策的前提,民主性是决策的基本途径,而科学性是决策的根本目标。如果坐失良机、丧失时效,其决策是无效的,更谈不上科学。因此,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多谋善断,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世纪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讲民主性,主要在日常工作中就应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全面深刻地把握所情,同时了解院情和国情,而在关键、应急的决策过程中,应该胸有成竹果断决策,或小范围商定,这不违反民主原则,而且提高了决策时效。但对于诸如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等影响面较大的决策,事先应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充分讨论和酝酿,集思广益,以期“水到渠成”。酝酿的过程,同时也是意见磨合的过程,以致解决矛盾、形成共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与时效性相统一的过程。
    4、提高决策质量与优化决策环境的关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人际关系是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一个领导班子,“班长”是核心,班长的个人素质如宏观战略意识、科学民主精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等,对于班子的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班子成员之间,彼此应保持充分理解和信任,经常沟通和交流,做到政治上是同志,生活上是朋友,遇到问题要能做到宽容和谅解。只有在班子内部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保证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互不设防地讨论和研究问题,从而在班子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充满民主的,公正、坦诚、摒弃一切私利和门户之见的,充满活力的决策环境,这样的环境对于保证班子整体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长效作用和决定性意义。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张兴中)
 
 
 
Copyright 1996-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京区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106号
电话/传真:(010)62661266/(010)6266124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EMAIL: dwxc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