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邮件登陆 办事指南 院机关平台 中国科学院
 
理论学习
首页 >> 党的建设 >> 理论学习
 
明确方向统一思想规划未来——学习路甬祥院长《关于新的科技发展观的若干思考》报告的心得体会

生物物理所副所长  赫荣乔研究员
 
 
    这次中心组集中学习交流会是在全党全国上下都在深入贯彻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迎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新形势下,在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向第三阶段迈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对加强本单位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领导科技创新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中心组会议的本专题报告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形势,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端正与稳步提升科技价值观,确立“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持续发展”的新的科技发展观,较为全面地总结本所在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一、二期工作,特别是本所近期的工作,希望通过对新的科技发展观的学习达到明确方向,统一思想,规划未来,深入研究我所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试点三期工作中的定位,为把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推向“创新跨越,持续发展”新阶段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4年3月19日,光明日报刊发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撰写的文章《把握科技创新规律 树立新的科技发展观》。而在中科院党组中心组第三次学习讲座上,路甬祥院长作了题为《关于新的科技发展观的若干思考》的报告,进一步阐述了“以人为本,创新跨越, 竞争合作,持续发展”的新的科技发展观。随后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作学部主席团工作报告时,路院长首次在全院范围提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持续发展”的新的科技发展观,以此指导未来的科技工作,实现中国科技事业新的历史性跨越发展。至此,路院长在深入分析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和中国科学院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后,明确指出了新时期我院的发展方针,为我院逐步使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顺利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予中科院这支科技国家队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和实现途径。
    为了深刻理解和贯彻我院新的科技发展观,我们需要深入认识新的科技发展观的提出背景,全面理解和掌握科技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新的科技发展观的产生背景
 
   “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持续发展”的新的科技发展观是我院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态势,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同时也是我们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谈到科学发展观和新的科技发展观的关系时,路院长强调,树立新的科技发展观是我国科技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落实新的科技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具体实践。落实新的科技发展观必将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
 
全面正确理解科技发展观的内涵是贯彻科技发展观的重要保障
 
     路院长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地阐述新的科技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以人为本”
    一是指人才是创新的根本,二是指创新的目的也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创新为民。树立和落实新的科技发展观,就是要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根本要依靠人才,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我们要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的差距,主要是人才的差距,尤其体现在战略科学家和领衔科学家的数量和质量上。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竞争已经成为最具全局影响力的竞争。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创新为民的思想,形成尊重人、为了人、依靠人的文化氛围,建立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政策环境和工作条件。始终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还要不断健全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建立符合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结构和梯队,通过分类管理,使各类人才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创新跨越”
    第一、历史要求我国的科技发展必须实现创新跨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球化开放的环境。然而,坦率地说,我国的技术,特别是民用技术,主要还是依靠引进吸收。我国的科学发展主要还是处于跟踪模仿阶段。缺乏新理论、新方法方面的重大创新,缺乏建立新的学科,缺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重大原始性创新,在高技术领域仍然缺乏领先于世界的创新成果和产业技术优势,这些都要求我们实现创新跨越和赶超。
  第二、从国家发展需求看,创新跨越也是时代对我国科技界提出的重大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把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适时适当地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及时地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提升,大力鼓励原始性创新、自主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以减少对发达国家技术、资本、市场和资源的依赖,完成经济转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创新跨越包括基础研究方面的原始性创新,战略高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和系统集成。我们应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确定创新跨越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应通过选择重点实现跨越发展,进而带动整体发展。中国的科技发展不能再停留于一般的模仿和跟踪,而必须具有实现跨越发展的胆识和魄力,增强从事原始科学创新和世界一流技术创新与集成研究的信心和勇气。
  “竞争合作”
  现在世界上的科技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事实证明,竞争是促进创新能力和提高创新效益的有效手段。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科学技术也无法得到持续的发展。路院长指出,现代科学的特征,现代科学的多样性和跨学科性,现代科学技术的系统性等,决定了科技创新必须走“竞争合作”之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由于现代科技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由于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日趋明显,科学研究的规模和难度越来越大,合作也就自然地成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强大趋势。竞争与合作必须相互交融。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代表的是科技工作有无止境的前沿,科技创新也应具有持续性、发展性两个特点。
  第一、“持续性”表征了创新工作的历史继承性和连续性,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科学首创,要求创新工作需要前瞻布局并持之以恒,最终做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创新成果。“发展性”表征了科技工作的方向性和阶段性,体现在创新促进发展,科学引领未来。科技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发展科技,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这是科技工作的方向。
  第二、要重视发展的方向性。科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优先领域选择,就是选择发展方向。确定科技发展方向的关键不在于组织研究科技发展趋势和确定研究重点领域,而在于建立一种不断修正和调整科技发展方向的机制和工作模式。
  第三、对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需要有充分认识。科技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科学的社会功能日益强大,从经济的外生变量演变为内生变量,从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到科学引领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地位必然会逐步超过其他生产要素,成为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第四、在科学研究选题时要考虑社会发展需求,将科技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尽可能紧密结合起来,使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不断找到新课题,获得大发展。对于持续发展不仅涉及上述认识问题,还需要从体制机制创新和文化塑造角度思考持续发展问题。如果没有体制机制上、文化上创新的话,创新跨越就不可能实现。
 
以新科技发展观为指针,努力开创生物物理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
 
    以杨星科同志为书记的所党委对新科技发展观的学习、宣传、贯彻与落实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以饶子和同志为一把手的所长领导班子先后多次在党委和所务会上大力强调我所树立和落实科技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随之而产生的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指出要将新的科技发展观的学习、贯彻和落实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和落实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
    杨书记和饶所长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干部要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实践中,落实新的科技发展观,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的科技发展观。在发展思路上,要结合参与国家和我院中长期科技规划,结合研究制定我所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深入分析国家需求,分析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寻找差距和突破口,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在方向选择上,要紧扣国家需求和科技前沿,以不断做出重大创新贡献为目标,大幅度提高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在人才队伍上,要以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和领衔科学家为重点,以营造环境和文化为手段,使各种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制度建设上,要以资源配置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符合科技创新特点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队伍动态更新机制,建立科技布局动态调整与敏捷反应机制,不断加强创新发展的资源基础,积极探索有利于出重大创新成果,有利于加强综合交叉的组织模式。
  所党委和所长领导班子围绕新的科技发展观展开专题谈论,积极响应院党组的号召,中心组成员一致表示,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广大科技人员不仅要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的科技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更要在树立和落实科技发展观中起到先锋作用。
    我所自树立和落实新的科技发展观以来,已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
 
 
 
 
Copyright 1996-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京区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106号
电话/传真:(010)62661266/(010)6266124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EMAIL: dwxc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