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了解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进展情况的同志都知道,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已经开始成为一项制度,这是党内民主和决策制度的新进展。四中全会将 其列入议程,是理所当然的。至于全会讨论的实质性问题,无疑,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了。政治局事先宣布这一议题,显示了党中央决策的透明度,也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立刻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党的建设的新思路、新要求
过去,我们讲党的建设,一般都是讲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党中央越来越把思考的焦点集中到党的执政问题上,进而又进一步突出了执政能力的建设。应该说,这是我们党的建设不断深入的表现,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新思路、新要求、新特点。
●邓小平的思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我们党坐到了执政的位置上。
执政,是好事,但也是难事。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执政党也不是很容易当的。执了政,党的责任就加重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要负担什么责任呢?在过去我们无非是闹革命,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党执了政,掌了权,就要担负起把国家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去和进行建设的艰巨任务。”地位变了,任务变了,面临的课题也变了。“所以,我们每天每时都要注意执政党的特点。”
邓小平告诫:“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由于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的地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工作做得好坏,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同时,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党的地位,我们的一些同志很容易沾染上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习气。”所以,“坚持党的优良的传统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而,邓小平提出了一个“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
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邓小平的思考,不愧为先见之明。其深邃,发人深省,也令人感叹。不过,从整个党来说,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虽身处执政地位,但对执政到底是怎么回事、执政意味着什么、执政有什么规律等等,还缺乏关注和研究,在很长的时间里,也并没有把党的建设的焦点集中到执政问题上来。
●江泽民的关注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国际国内环境都有了很大变化。怎样执政?能不能长期执政?怎样巩固执政的基础?怎样提高执政的能力?……一连串的问题,就像猛然拉近的特写镜头,迅速地凸现在我们面前。
在江泽民同志的心中,执政二字,越来越具有沉甸甸的分量。他坦言,他最关注的有两大问题。而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党始终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1989年12月,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
2001年5月23日,江泽民同志又指出:“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肩负着重大的领导责任,要把我们这样一个十二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领导好,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其中之一,就包括执政能力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十六大的特色
党的十六大规划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尤其是,突出地把执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上,围绕着如何巩固执政地位、如何执政、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等等,来研究和部署党的建设问题。这成为十六大构思党的建设问题的一个重要特色。首先,延续和拓展“七一”讲话的精神,从党所处历史方位、党的执政条件和环境变化的角度提出和思考党的建设的问题。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第二,在党代会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指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二是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四是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五是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第三,指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
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挑起了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任。
胡锦涛同志多年负责党的建设,对党建的症结、要害非常清楚。在十六届一中全会上,他就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
2004年,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就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建工作创新。
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和全党同志都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抓紧解决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7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作出决定并宣布,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会议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党中央的认识、党中央的决心、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就这样清楚而鲜明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世界政党面临的共同挑战
执政能力问题,从何而来?从我们自己执政的实践而来。同时,也是从世界许多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而来。
世界已成地球村。村中的居民们总是会相互比较,思考共同的问题,又借鉴各自的经验。这是“村民”的眼光,也是世界的眼光。
执政,如同建设、发展一样,也需要用世界眼光来考察我们面临的局势、面临的问题、面临的挑战。
胡锦涛同志在6月29日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对世界上其他政党执政的一些做法和措施,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但对它们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有益做法,我们要研究和借鉴,以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更好地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律。”用世界的眼光观察其他国家政党的沉浮变迁,我们深切地感到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外国一些共产党的教训
苏联共产党,提供了丧失执政地位的最惨痛的教训。一个有93年历史的老党、大党,执政74年,拥有1900万名党员,但最后不仅丢失了政权,而且连自身都陷于瓦解的境地。如此结局,令世界震惊。它告诉我们,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应该理直气壮地担负起执政的使命。但是这种使命不是典准恩赐的,要靠自己的形象、靠自己的权威、靠自己的战斗力去争取和保持。尤其是在社会大变动的过程中,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大较量中,党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如果自身不过硬,就很难在各种风浪中站住脚跟。苏联共产党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是被社会上的反对派打垮的,而是从内部被自己搞垮的;苏共失败苏联解体,主要是苏联共产党自己发生变化而造成的;苏联政治舞台上的激进派、反对派头面人物,其实也大多是原来的共产党员,有的还是党的领导干部。戈尔巴乔夫依靠苏共登上权力的峰巅,反过来却将苏共作为打击的对象,借助于苏共保障自己的权力,反过来却不断地削弱苏共的肌体。最后,作为共产党的总书记,却解散了共产党组织;而苏联共产党,对此却几乎没有作出什么像样的反应,态度之软弱,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大多数共产党员,对此也无能为力。这种状况,不能不使人感到奇怪和吃惊。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党的建设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巩固党赖以存在和执政的社会基础。无论从苏联还是东欧的剧变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痛苦的事实,共产党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得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说到底,就是党执政的基础发生了动摇。这种状况向我们提出了极为深刻的问题。类似的教训并非仅此一例。柬埔寨共产党亡党亡国的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1975年,柬埔寨共产党曾经取得全国政权。但一朝当政,便忘乎所以,违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行极左的政策。不要城市,几天之内就把金边200多万居民全部撤到农村。在农村推行极端平均主义政策,让合作社社员过兵营式生活,男女老幼一律穿黑色衣服。已婚青年半月探亲一次。实行无商品、无货币、无工资、财产公有、平均分配的全民供给制。而且过河拆桥,抛弃昔日盟友,自毁统一战线。还大搞所谓的肃反,滥杀无辜。在3年多时间里进行了4次大规模肃反运动。每肃掉一位负责人,其家属、部下、战友全部受株连。受害者不计其数。结果,造成众叛亲离的局面。终于,1979年亡国,1981年亡党,1998年彻底失败。这样惨痛的教训说明,执政,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执政党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执政基础稳固,能够长治久安。执政能力强,能够创造太平盛世。但是,如果与之相反呢?结果实在难以逆料。
●深层次的思考和问题
斯大林曾经用一则希腊神话故事来说明党与人民的关系,他说,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位无敌的英雄,叫安泰,是地神盖姬的儿子。他的秘密在于,每当他与敌人决斗遇到困难时,便往他的母亲——大地身上一靠,便获得了新的力量。因此任何敌人也不能战胜他。后来,敌人获知了这一秘密,便设法把他举到空中,在空中把他扼死了。斯大林讲完这则故事后说:布尔什维克很像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安泰。布尔什维克也像安泰一样,其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即同那生育、抚养和教导他们成人的群众保持联系。只要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同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他们就有一切把握,始终是不可战胜的。这则寓言正确地说明了党与人民的关系:党是人民的儿子,人民则是党的母亲。儿子的力量来自于母亲,一旦离开母亲,就失去了根基。这种关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党来自于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带领人民前进。而人民群众则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给群众办实事,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只有这样,党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的冲击。今年6月,中共党史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在会见俄罗斯共产党副主席梅利尼可夫时向他提出了12个问题,其中涉及到执政问题。梅利尼可夫认为,苏共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苏共与广大民众的关系不好。如何处理与民众的关系,本来是苏共最重要的任务,而且当时苏共有很多优势和资源,但都没有利用好,结果造成了党与人民群众的疏离。这方面的教训,俄共正在研究和记取。
●不同类型政党的关注和探索
执政,当然并非仅仅是共产党关注的问题。世界几乎所有政党,都是以取得执政地位为目标的。怎么保住自己的执政地位,当然也就是费尽心思考虑的问题了。世界各国的政治舞台上,上上下下,退退进进,几年河东,几年河西。谋政,给人以希望;当政,给人以机会;离政,又给人以痛苦。就在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政党,都不能不思考如何执政的问题。提高执政能力,自然也成为它们极力关注的目标之一。随着政党格局的不断变化,各个国家的政党为了取得政权、保持政权,不遗余力地加强自己的执政能力建设。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的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自己的战略,革新自己的纲领,提出各种各样的“新思维、新做法、新道路”。
有的改变传统的政党组织形式,用更加松散、民主的方式管理党员队伍,尽可能地把社会精英吸引到党内来。
有的注重自己政策的社会效果,因此,加强政策研究,增强决策的民意基础,提升政党决策的质量。
有的调整党政关系,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控制议会、政府、司法及军警等部门的运作过程,用更加巧妙的方式发挥执政党的功能。
有的设法增强与公众的沟通能力,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密切与公众的交流,增强交流的效果,以博得公众的好感。
有的利用现代传媒,架设政党与公众的桥梁,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塑造和改善政党在公众中的形象。
诸如此类的做法都表明,如何提高执政能力,确实已成为当今世界各种政党共同的挑战和普遍关注的课题。
执政,有共性的问题,也有个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当然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式的道路来。同时,也不能不学习和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世界关注执政问题,我们当然也应该进行深入和充分的研究。
我们党面临的紧迫任务
我们党执政时,刚好28岁。论在全国执政,则是零岁。其时,毛泽东便落落大方地坦承,人到老年就要死亡,党也是这样。共产党人懂得事物生存和发展的规律,看得远些,所以公开声明,要努力工作,创设条件,使阶级、国家权力和政党很自然地归于消灭,使人类进到大同境域。全人类都要走这一条路,但毛泽东强调,问题在于时间和条件。意思就是说,只有等到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丧失作用、没有需要之时,政党才会真正逐步地衰亡下去。
●保持生命活力
那么,现实世界,有没有到政党消亡之时呢?显然没有。不过,也许令人奇怪的是,我们恰恰经常看到一些政党走向消亡。“提前消亡”、“英年早逝”,何故呢?这就不能不归结到政党的生命力问题上了。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过程存在的。大国兴衰,文明交替。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多少事,如过眼烟云。为什么?就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根本规律。新事物不断出现,充满勃勃生机,于是就不断成长。但如果失去活力,陷于停滞、僵化,不能继续前进,甚至违背历史规律和人民要求,那就迟早要被历史淘汰。古今中外,这类事实不胜枚举。
●万里执政路漫漫
中国共产党28年时,做成了一件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亦即终于成了一个执政党,在全国掌握了国家政权。但毛泽东认为这“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论人民民主专政》)。“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28岁,又是执政的零岁。而今,过去55年,“党龄”83岁,执政55岁。如果以万里长征计算,今天走了几步呢?大概可以算第三步、第四步了。但万里长征到底有多少步?执政,到底算多少步?难以精确计量和预测。但无论如何,要走的步子还多着、长着呢!十六大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如果略带忧患地算一算,苏联共产党从成立到垮台,“党龄”93年,执政74年。而我们,距这个时间长度还分别有10年和19年。毫无疑问,我们的目标是长远的,眼光是远大的,我们一定要代表人民永远地执好政、掌好权。我们执政的生涯决不会停留在某一个时间段上。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但,饭总得一口一口地吃,路总得一步一步地走,时间总得一年一年地过。所以,最起码,我们总得要达到和超过人家执政的时间。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决不是无的放矢,说说而已的事情。我们长期执政的任务是严峻的,也是紧迫的。关键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
●紧迫的重要任务
经过50多年的执政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执政考验,我们党的执政经验不断丰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虽然我们遇到过各种风险和考验,曾经面临各种复杂的局面,但都能正确处置,成功地驾驭了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总体上看,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是强的,党的执政地位是巩固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面临着更加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我们正确应对;国外一些大党老党垮台的教训,需要我们引以为鉴;国内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决策和领导能力。面对着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在制度体制、干部素质、领导能力、执政方法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不太适应的问题。所以,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成了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党中央突出地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党的建设理论,而且适应我们党历史地位的变化,向党的建设提出了更加深刻、更加紧迫的任务和要求。作为执政党,我们党处在执政的地位、担负执政的重任,不仅要从思想、组织、作风等各个方面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而且要始终紧紧扣住执政这个根本问题来做好党的建设的大文章。只有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才能把国家的事情办得更好。所以,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党的十六大明确地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对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和谋划,是十分正确的重大举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的关注。
(摘自中国政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