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邮件登陆 办事指南 院机关平台 中国科学院
 
理论学习
首页 >> 党的建设 >> 理论学习
 
简论道德榜样的作用

  道德榜样由于具有特殊的道德示范和道德教育功能,而在公民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榜样在形成道德传统和教化万民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无数道德楷模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涌现出来。所谓道德榜样,就是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巨大的道德魅力和强烈道德吸引力的先进人物。例如,以人民解放和富裕、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崇高政治道德的政治领袖和人民公仆;德业双馨、德高望重、具有高尚道德的知识和文化精英;在平凡岗位上做出非凡业绩,舍小我为大我,位卑未敢忘忧国,具有巨大道德人格魅力的劳动者和管理者;在弘扬社会公德和涵养个人私德上彪炳史册的道德力行者,等等,都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道德榜样。
  道德榜样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其最大特点是用身体力行即道德实践来诠释道德理想,甚至为道德理想而献身,并通过道德实践去“改造世界”。在道德实践中,道德榜样体现着传统美德、现实主导道德和未来理想道德的高度统一。首先,道德榜样是传统美德的典型承载者。传统美德经过长久的历史发展和检验而被证明具有恒久的道德价值。在道德榜样身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传统美德,道德榜样通过对社会恒久道德价值的实践坚守和体认而成为传统美德的承载者和捍卫者。其次,道德榜样是现实社会崇高道德价值的积极弘扬者。现实道德往往表现出多层次的特点,道德榜样通过对社会先进道德的践行而成为社会崇高道德价值的高扬者和社会价值导向的体现者。第三,道德榜样是未来理想道德的开拓创新者。未来理想道德代表着人类社会道德发展和进步的方向,而道德榜样恰恰体现了未来理想道德的基本精神、历史趋势和理想道德人格,并在道德实践中创生着新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引领道德风气,是社会理想道德人格的化身和未来新道德的开路先锋。第四,道德榜样不仅在现实社会和道德实践中“当下地”体现着传统美德、现实道德和未来道德的有机统一,而且在这种统一中“动态地”实现着传统美德、现实道德和未来道德的历史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榜样又是传统美德、现实道德和未来道德历史发展和延续的接力者。
  从伦理学的层面来看,道德榜样在伦理价值取向上,更多地是理想主义的而非世俗主义的。正是道德榜样所深蕴着的体现了道德先进性的道德理想主义,使其与具有世俗化意味的道德的大众性要求在层次上区分开来,从而标志着道德榜样的道德崇高性、先进性和理想性。在伦理类型上,道德榜样所标示的主要是德性伦理而非社会(制度)伦理。虽然道德榜样对社会伦理产生着重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衡量道德榜样价值大小的重要尺度之一,但道德榜样不是通过制度形式而主要是通过个体德性的诸种表现形式如道德修养、道德行为、道德境界、道德理想、道德人格等去对社会伦理发挥作用的,道德榜样之为道德榜样,其本质规定就是个体美德所具有的示范和楷模意义。在道德评价上,道德榜样更多地体现了道德义务论诉求而非道德目的论偏好。道德榜样虽然不能排除目的性因素,并要实现某种社会效果,但他从根本上所要诉求的是义务性目标取向,主导道德榜样行为的是“道德命令”、良心法则和职责义务。在道德榜样那里,道德准则、道德行为本身即被视为目的。因此,对道德榜样的道德评价就主要是义务论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但不能摈弃道德榜样,而且社会更加需要道德榜样,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既不能因为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也不能因为道德榜样具有这样那样的美中不足,而否定道德榜样在现实社会生活和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实,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社会还存在着大量不道德、非道德甚至反道德的现象。但是,正因为如此,社会就更需要道德榜样,需要道德榜样为社会大众擎起道德理想的旗帜,显现道德价值的神圣,体现人性的美好。在现实生活和日常话语中存在的“呼唤”现象(如“呼唤雷锋”、“呼唤好人”等)就是这一社会需要的明显例证,这种“呼唤”现象正好反映了人们对道德榜样的热切期待。应当承认,道德榜样并非完人,更不是圣人,他们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但是,我们对此不能苛求,更不能苛责,道德榜样也是人,正因为如此,道德榜样才更接近于普通群众,普通群众也才会觉得他们“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当然,在如何对待道德榜样的问题上,要认真总结和反思历史经验教训,比如,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道德榜样的宣传,要防止偶像化、脸谱化和底线化;面对市场负面影响的冲击,要注意防止道德榜样的功利化、手段化和伪善化。防止这些现象是道德榜样成为社会大众“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重要前提,否则,道德榜样就可能异化,并对社会大众和道德建设产生负面效应。必须指出的是,不能无限夸大道德榜样的社会功能(力量),要正确地认识和界定道德榜样社会功能的限度,要将道德榜样社会功能的发挥与社会信用和公民间相互信任机制的建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否则,道德榜样就会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作者 廖小平 摘自《光明日报》)

 
 
 
Copyright 1996-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京区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106号
电话/传真:(010)62661266/(010)6266124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EMAIL: dwxc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