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上,邓小平同志强调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调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出了如果风气坏下去,我们就有走到“邪路”上去的危险等一系列重要论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在两个文明建设上又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根据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矛盾,继承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论断,作出新的阐发,这集中体现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中。江泽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论述不但在理论上丰富了邓小平理论,而且在实践上有效地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了我们的现代化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三个代表”的高度,使精神文明建设同发展先进生产力、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核心,就是“思想道德建设”,并突出强调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只有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政治民主得以增强、文化生活不断充实和道德素质日益提升,才能更有利于人的潜能的进一步发挥。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又能够更快地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
其次,我们应当建设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决不能建设一个“畸形的”社会。《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强调如果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不可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江泽民同志说: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社会就是畸形的”。他有针对性地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决不能只体现在物质文明方面,而且一定要使人民的精神生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第三,越是发展经济,越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越是实行市场经济,越要重视精神文明,这是我们要始终遵循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不但不能削弱思想道德建设,相反,“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防止这样那样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倾向。那种认为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随着发展的思想,是极其有害的。我们既要看到市场经济的积极方面,“同时要看到,市场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要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同反对一切腐朽思想的斗争结合起来。
第四,为了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加强“三观”教育,强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的核心作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特别突出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时期的重要性,认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革命者的“根本问题”。社会科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在于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丰富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它同民族和国家的兴旺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能够切实地享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实际利益,同时,还必须使人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精神境界不断提高、精神力量不断增强。邓小平同志曾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些人中出现了理想、信念淡薄和精神生活空虚的情况。江泽民同志根据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进一步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也就是说,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承认,在社会生活中,经济有着最终的决定的作用,但我们反对庸俗的唯物主义,承认精神的巨大的能动作用。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够使“人心凝聚,精神振奋”,使一个民族成为“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同这种精神力量密不可分的。
第六,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把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思想道德建设和提高人的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统一的,爱国主义最有利于形成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应成为文明时代的最强音;集体主义体现了在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社会主义教育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关系到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践,关系到对共产主义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心。
第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在加强依法治国的同时,加强道德教育,充分运用道德的感召力、说服力、劝导力和诱导力,以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荣辱观念和美丑观念来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以辅助、补充、加强法律的力量,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遵纪守法。法律可以使人们在违犯法律后受到必要的惩处,而道德主要是从思想上、情感上、观念上和意识上,使人们认识到犯罪是一种可耻的、卑下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不知不觉地远离犯罪。
第八,在反腐倡廉的问题上,强调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即只有从思想道德方面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了人活着的真正意义,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当腐败现象呈现发展蔓延的趋势时,我们需要在治标的同时,更多地采取一些治本的措施。但从根本上来看,我们应当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即在提高党政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上狠下功夫。应当看到,只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精神境界,锻炼意志品质,坚定理想信念,才能自觉抵制一切腐朽思想。“治标”是主要运用强制的制裁、法律的惩罚、纪律的约束来保持国家的稳定和政治的廉洁。它虽然是必要的和有效的,但总是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治本”则是从根本上、源头上、人的思想深处、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上来解决问题,是把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在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同时,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精神文明的突出地位,对丰富精神世界和增强精神力量,对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上,都作出了新的论述、新的发展。这些论述,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罗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