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弄潮大有作为
——全面认识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个论断是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某种预言。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的这种趋势已经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那么,究竟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为什么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经济全球化呢?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就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生产全球化。举例而言,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波音客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来自6个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和1.5万家中小企业。波音公司所完成的不过是科技的设计、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和产品的最终组装而已。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的产品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
——贸易全球化。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各国市场逐渐融为一体,并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展,世界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大。
——金融全球化。各国金融命脉更加紧密地与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迅速扩展的跨国银行,遍布全球的电脑网络,使全世界巨额资本和庞大的金融衍生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投资全球化。国际投资中资本流动规模持续扩大。1995年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总额达到了2.66万亿美元,是1945年的130多倍。资本流向从单向发展为双向,过去只有发达国家输出资本,现在发展中国家也对外输出资本,包括向发达国家输出。
——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区域经济组织遍及全世界,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许多区域集团内部,都实现了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使得区域内能够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源组合,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趋势明显步伐加快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获得了长足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两极冷战格局的结束,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在近些年步伐加快,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国际局势相对缓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各国越来越关注经济贸易、经济安全、经济竞争,把发展经济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二是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使生产质量提高、速度加快,交流与合作更广,贸易、投资、金融、销售、消费越来越超越国家界限。
三是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发展和完善,在协调各国经济、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金融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更加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四是各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各国政府为了使本国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占据有利地位,主动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必要的体制改革,完善国内行政立法和经济立法,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对于经济全球化,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现在的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我们需要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经济全球化,国家不论大小,不论南北,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少数国家的富裕不应该建立在其他国家的贫困之上,南北差距、贫富差距应逐步缩小,而不是日益扩大。我们需要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经济全球化,它需要的是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坚决反对那种利用经济全球化,把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的做法。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有利,也有弊。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为:一是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市场的扩大使比较优势拥有更多的实现机会,要素的流入使闲置资源得以利用,直接投资有利于加速发展中国家先进产业的形成。据统计,1990年至1997年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金增长了5倍,年均流量达2650亿美元。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结果。
二是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有利于克服封闭、保守、狭隘的观念,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人员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合作和友谊。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为:首先,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由于历史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国际经济风险面前更具有脆弱性。例如,迄今为止的国际金融体系,是以发达国家的利益为基础形成的,本身既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也不利于发展中国家防范金融风险。
其次,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作出的结论。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全球化进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南北国家差距持续扩大的时期。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最富有的1/5人口与最贫穷的1/5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7年的74∶1。在经济全球化中,蛋糕是做大了,但是绝大部分被发达国家拿走了。
第三,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总体上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这类重要的经济组织也是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某些经济发达的大国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给不听从其指挥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很大经济困难,甚至使有些国家的产业陷入绝境。不仅如此,它们还利用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帮助和推动经济、政治改革为借口,试图把它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给发展中国家。
总之,从目前来看,并非所有国家、地区或群体都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
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经济全球化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除了正视和积极参与之外,别无选择。一方面,决不能因为经济全球化可能会给我们带来风险,就置身事外,甘当观潮派。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我们必须树立起全球意识,具有世界眼光,以积极的姿态加入全球化进程,勇当弄潮儿,借助世界经济的舞台,实现振兴中华的大计。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不能对全球化抱盲目乐观的态度,不应把全球化理解为西方强国会自动放弃强权政治和掠夺政策,以为从此便天下太平,世界大同,而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有清醒的估计。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树立积极辩证防范风险的意识,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竞争中增强实力。世界一些小国面临的经济全球化风险决不比我们少,它们能够勇于参与,借势长势,相信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也一定能够趋利避害,化解风险,展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和风采。
我们不能因中国是一个大国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妄自菲薄。正确的方针应当是:既要积极、大胆,又要从容、谨慎,抓好机遇,战胜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不断拓宽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空间。
(摘自《人民日报》2003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