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古往今来,先进文化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人们的心灵,像高高飘扬的旗帜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任何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政党,都毫无例外地高度重视先进文化的建设,都会锲而不舍地在人类文化长廊中镌刻下不朽的画卷,都会满腔热忱地用先进文化团结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历史进步。面对新的世纪、新的任务,如何创造性地繁荣和发展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依然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思潮激荡看主流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思想文化总是相互冲击、交汇、融合,奔腾向前,永不停息。在今日中国,这一趋势愈显突出。这些思想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有外来的和本土的,有进步的和落后的,有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之间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然而,透过这些纷纭复杂的现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不断发展繁荣,内容更加丰富,特征更加鲜明,充满生机和活力。
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8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努力弘扬反映革命、建设、改革要求的新文化,清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从思想上精神上极大地解放和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成为我们党和人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旗帜。
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加焕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坚定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公民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在充分认识我国文化发展主流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建设先进文化面对的严峻挑战。一是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不能低估。二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必然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三是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一些陈腐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现象,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一遇合适气候,就会沉渣泛起,甚至兴风作浪,危害社会。
还应当看到,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把握方向是根本
先进文化,应当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大力倡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弘扬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繁荣发展我国的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保证我们的先进文化健康发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极为重要的任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并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同时,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积极的、健康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同消极的、有害的、落后的思想观念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广泛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引导人们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唯心主义、愚昧迷信和伪科学的能力,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扬先进文化主旋律与提倡文化多样性相统一。马克思说过,我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我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我们当然也不能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即精神性的东西只有一种存在方式,正如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的色彩。文化领域本应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和争鸣,是有益于思想文化发展的。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造多姿多彩的文化,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知识、更多的真理,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博采众长开新篇
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源与流。要创造性地繁荣和发展先进文化,也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博采众长,是建设和繁荣先进文化的必由之路。
博采众长,离不开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素以文明之邦著称。历史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培育了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进崛起、无比强劲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博采众长,应当借鉴世界各国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自己。当然,学习和借鉴,要采取分析的态度,积极吸收先进、科学、有益的成份,坚决抵制落后、谬误、有害的东西,决不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习和借鉴中失去特色、泯灭个性,丢掉独特的魅力。
博采众长,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放眼环球,纵览古今,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传之久远。以文学艺术为例,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从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18、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都体现了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正是这种创新精神,才使它们成为传世佳作,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纵向与横向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摘自《人民日报》2003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