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并且明确提出“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群众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政党都是有阶级性的,都有自己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阶级基础。“每一个新阶级赖以实现自己统治的基础,总比它以前的统治阶级所依赖的基础要宽广一些”。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新的统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总要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这是它之所以能够取代以前的统治阶级掌握政权的一个重要前提。工人阶级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革命最进步的阶级,目的是消灭一切阶级统治,最终解放全人类,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必然是最为广泛的。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因此,在执政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必须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和社会阶层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工人阶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工人阶级的人数不断增多。随着我国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工人阶级的分布也日趋多样化。其次,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特别是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数量的增长,有力地带动了工人阶级整体素质的提高。再次,工人阶级的构成明显复杂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不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而是处于直接生产过程之外,成为生产的设计者、监督者和调节者,知识、技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相应地,以工业为主体的物质生产部门的产业工人队伍比重下降,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人队伍比重大幅度增加。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这些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我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和社会阶层的新变化,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就是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体现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个具体举措就是扩大吸收党员的范围。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重视思想上建党,是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根本保证。历史经验表明,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并不因为绝大多数党员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而改变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今天我们党更不会因为从新的社会阶层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而改变自己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要继续发挥思想上建党的政治优势,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我们党同样能够在不断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吸收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之逐步成长为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
(《人民日报》2003年5月8日 作者: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