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邮件登陆 办事指南 院机关平台 中国科学院
 
理论学习
首页 >> 党的建设 >> 理论学习
 
营造使活力竞相迸发的环境

    主要观点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社会环境,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必须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确立有关劳动的正确观念和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科学标准;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的辩证关系;必须关注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建立有利于吸引各类人才、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用人机制。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实现和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一项系统工程,营造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社会环境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确立有关劳动的正确观念和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科学标准
   营造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社会环境,必须充分重视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于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极端重要性。
  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四个尊重”方针的提出和贯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对知识重要作用的高度尊崇,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才和人才资源的高度尊崇,对一切有利于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劳动的高度尊崇。“四个尊重”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的重大理论和战略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道路的重大理论和战略问题。贯彻落实“四个尊重”的方针,主要应抓好三条:一是努力使“四个尊重”成为全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念;二是把是否坚持“四个尊重”作为衡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是否真抓实干的重要标志;三是牢固树立依靠知识创业、依靠人才兴业的理念,努力营造凭劳动赢得尊重、让知识成为财富、为人才搭建舞台、以创造铸就辉煌的社会氛围。
  正确确立有关劳动的观念和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怎样看待劳动,怎样区分政治上的先进与落后,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支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也体现着党对社会发展的导向。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在看待劳动和判断先进与落后的标准问题上存在许多模糊认识。在劳动问题上,有的鄙视体力劳动,看不起普通工人、农民的劳动;有的对脑力劳动认识不足,甚至认为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劳动;有的对企业家的经营管理也是劳动、也参与价值的创造认识不足。在判断先进与落后的标准上,“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的观念曾经流行于全社会。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这是我们党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克服和纠正种种在劳动和判断先进与落后标准问题上的不正确认识而提出来的关于劳动的正确观念和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科学标准。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劳动的形态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比如,科技工作不仅成为相对独立的劳动形态,而且已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中的第一生产劳动;不仅经营管理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劳动形态,而且同商品生产相联系的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业的劳动也已成为生产劳动的重要形态。在劳动形态及其性质的变动过程中,劳动者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传统的劳动者、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界限正在被打破,劳动者的身份越来越具有多重性。适应劳动形态及其性质的变动趋势和劳动者特点的新变化,同时为了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浙江广厦建设集团自觉地把“四个尊重”的方针贯彻到企业经营管理中,把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科学标准贯彻到企业党的建设中,使凡是对企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员一律受到应有的尊重,党组织也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作为培养和发展的对象。这一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的辩证关系
  收入分配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分配制度不仅关系到生产效率,而且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事关一切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即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是营造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它为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活力的竞相迸发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分配关系逐步趋于合理。特别是通过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分配激励机制。居民的收入形式呈多元化,虽然劳动仍是人们获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但人们投资债券、股票、基金和其他金融资产而获得的红利、利息等非劳动收入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渐上升。国家加强了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转移性收入成为部分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应当看到,现阶段分配制度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收入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分配方式还不够规范、调节手段还欠完备等。因此,为了营造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社会环境,必须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一方面应尊重和体现一般劳动与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从而充分调动包括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内的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应尊重和体现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要形成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让各种劳动、知识、技术和资本竞相汇聚,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应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坚持效率优先,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使人们的收入与其贡献紧密结合,从而打破平均主义,奖勤罚懒,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奋斗精神;另一方面,坚持兼顾公平,在讲究物质利益、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大力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注重收入调节,防止出现贫富差距悬殊的局面。特别是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一些革命老区的群众和欠发达地区的贫困人口,要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在二次分配时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多年来,广厦集团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坚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要求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较早地实行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原则,使企业进一步增强了活力和凝聚力。与此同时,广厦集团坚持“依靠社会办企业,办好企业回报社会”的理念,一方面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并为推进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革步伐和西部大开发贡献力量;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扶贫帮困作贡献。
  关注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建立有利于吸引各类人才、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用人机制
  “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劳动,而尊重劳动必然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关键是尊重人才。因为人是劳动、知识的主体和源泉,而人才就是能使劳动、知识和创造的活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社会环境,最根本的是建立有利于吸引各类人才、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用人机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呼唤既有坚定政治信念又勇于创新的人才;呼唤既能够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又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改革和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管理和开发中的作用,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高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建立和完善人才中介机构,加快人才市场的建设,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建立一套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赛马机制”,如创新能力和岗位绩效的考核机制、业绩与报酬挂钩的激励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合理流动的重组机制等。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旗帜鲜明地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对企业而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应成为经营管理决策中优先考虑的问题。在企业的所有投资中,人才投资风险最小,效益最大,最稳定、最长远。因此,在企业的结构调整、资产重组中,必须把人才资源的盘活、置换和优化组合摆到突出位置。多年来,广厦集团一直把“人才工程”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把提倡尊重、爱护、吸引、用好、留住各类人才的要求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之中。在企业经营中,集团形成了这样的理念:先找人,后找路;放眼四海,唯才是举;靠人才兴业,抓人才投资。到目前为止,广厦集团已形成了一支6000余人的专业技术队伍。正是因为有了这支学有所长、爱岗敬业、充满创造激情的人才队伍,才使广厦集团从18年前仅有80万元资产的小企业发展成为现在的拥有125亿元资产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

   (《人民日报》2003年5月15日 作者:楼忠福)

 
 
 
Copyright 1996-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京区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106号
电话/传真:(010)62661266/(010)6266124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EMAIL: dwxc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