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邮件登陆 办事指南 院机关平台 中国科学院
 
理论学习
首页 >> 党的建设 >> 理论学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这一目标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宏伟图景,反映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发展是人类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社会发展问题,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发展思想和理论,先后经历了从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到以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以发展的“客体”为中心到以发展的“主体”(人)为中心、由注重当代人的发展到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特点。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从低级文明到高级文明、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客观过程。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把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毛泽东同志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建设应该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强调:“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他还提出,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把发展生产力和建设先进文化统一起来,通过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包括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的充实,还包括人与环境的协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是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
   加快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格局和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日子。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强调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一整套能够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机构和政治规范,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条件和政治氛围。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必须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建构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目的性的统一,既遵循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又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一发展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根本保证。
   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大力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创造社会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先进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社会发展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增长过程,而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和相互促进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而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要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同时,人的全面发展,又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2003年6月20日 向德平)

 
 
 
Copyright 1996-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京区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106号
电话/传真:(010)62661266/(010)6266124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EMAIL: dwxc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