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入21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十六大在全面总结过去十多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同时,也为全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认清当前形势,及时把握机遇,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迎接各种挑战,对于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形势与任务
当前,国内外形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新的形势下,党的任务也随之变化:
——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旧的世界秩序一一被打破,世界进入一个秩序重建的调整期。全球化、一体化、区域化交替发展,多极化曲折前行,各种力量此消彼长,国际关系中不确定的因素增多。在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如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将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中国共产党极其关注和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问题。
——当今世界,以生命(生物)、信息和新材料科学与技术为主要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如此巨大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面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已经得到愈来愈充分的证明。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条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大使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新阶段。随着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普遍施行,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的经济、政治体系,中国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同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成为时代突出特征的今天,中国共产党能否在保持执政地位的同时,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精华,在不同文化的相互比较、借鉴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自身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全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行动纲领,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员令,勾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绚丽蓝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斗志。把十六大的精神学习好、领会好,把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力量组织好、凝聚好、发挥好,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进各项事业,是各级党组织担负的重大责任。
——当前,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新时期办院方针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我院在新世纪改革发展的定位、目标和任务。加强教育和引导,把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院党组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和带领全院同志为实现未来目标而努力奋斗,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机遇与挑战
新的形势给我们带来了有利的机遇:
——进入新世纪,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抓住这一机遇期,奋发有为,乘势而上,国家的发展、党的建设都能够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决定性作用日益显现,社会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不断深化,科技工作的环境日益改善和优化。这些也为科研单位的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为全党在新世纪实现宏伟目标、完成各项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WTO规则的施行和国内外竞争环境的改变,有利于促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养成依法行政、刻苦学习、廉洁自律的良好习惯,自觉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开展,新时期办院方针、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在对各级党组织提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发挥作用”要求的同时,也为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在面对有利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
——时代、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变化,对党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党组织活动方式、工作方式的改进提出迫切要求。如何使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党的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在我国加入WTO、改革力度增大、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和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和增强党组织对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控制力,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价值理念塑造人,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切实履行和正确实践“执政为民”的历史承诺,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前,京区党的建设中尚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干部年轻化,在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的同时,也使得部分年轻干部由于缺乏对国情的深入了解,从而影响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思想陈旧、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活动方式、工作方式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工作缺乏活力;党员队伍的结构不合理,离退休党员占有较大比重,青年科技骨干、研究生党员的比例偏低;少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了工作任务的完成。这些都是今后党的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执政为民。如何结合实际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三个代表”要求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是各级党组织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应当看到:作为矛盾的统一体,机遇与挑战是结伴而行、互相转化的;成功应对了挑战就能趋利避害,化挑战为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只要我们对各种机遇保持清醒的认识,善于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同时高度重视所面临的挑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认真做好“矛盾转化”这篇大文章,就能把党的事业和我院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三、对策与措施
(一)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努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
1.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坚持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通过学习,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自觉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能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我院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2.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紧密联系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和改革发展的实际,认真思考当前我院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三个有机结合”,即: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指导改革发展实践、推进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调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求真务实,力戒空谈,切实防止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把解决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情况,作为判别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效大小的重要依据。
3.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注意改进学习方法,在提高学习质量上下功夫。作为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质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领导干部“求是论坛”的影响不断扩大。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论坛”的组织工作,力求办出特色,使其成为进行理论创新的阵地和交流学习成果的讲台。结合学习理论,适时组织青年党员领导干部赴东、西部地区进行考察,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国情,不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认识,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充分发挥院党校的优势,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周密计划,精心安排,认真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工作,为我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领导人才。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1.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正确履行党组织的职能。基层党组织在讨论决定党内事务时,要切实尊重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和方式压制党内民主。要重视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正确区分和界定党委会、常委会、书记办公会的职责和权限,防止以书记办公会、常委会取代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作用的倾向。党的各级委员会要坚持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反对独断专行和个人说了算,不允许任何个人凌驾于党的组织之上。
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强化中心和大局意识,紧密联系科研单位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实际开展党的工作,为中心任务的完成作出应有的贡献,切实防止“就党建抓党建”,使党的工作游离于党的中心任务之外。在实行所长负责制条件下,基层党组织要自觉围绕贯彻新时期办院方针和实施“三大战略”,加强党的建设,认真履行职能,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支持所长依法行使职权,主动参与研究所重大问题的决策;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认真领导研究所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青妇组织的工作,保证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和骨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推进党建工作的创新,各级党组织在思想和行动上,必须破除“三种意识”,自觉实行“三个转变”。一是破除无所作为的思想意识,把以往一切要依上级的具体指示行动转变为根据党的总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自主开展工作;二是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意识,把以往只做过去曾经做过的事转变为坚持实践标准,勇于开拓创新,对有利于党的事业发展的事情,就敢试、敢闯;三是破除消极等待的思想意识,把以往凡事要等上级部署后再做转变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忠于职守,不等不靠,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自觉履行党组织的职能。
推进党建工作的创新,必须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根本目标,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拟于2003年召开“党支部建设经验交流暨工作研讨会”,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推动工作。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和科研工作的特点,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基层党组织改革领导方式、活动方式试点。在全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活动。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依据中央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出国党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党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党务管理干部队伍现状调研,为制定党务管理干部建设规划提供依据;各级党组织要关心党务管理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认真做好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工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3.适应党的事业发展和出色完成新时期各项工作任务的需要,努力做好在优秀青年科技、管理骨干和研究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坚持党员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切实防止和纠正自然成熟、求全责备、降格以求等错误倾向,下大力气做好在青年科技和管理骨干、一线职工及研究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骨干人才和后备力量。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党委委员、支部书记和委员联系青年科技骨干制度,定期分析骨干思想制度,新党员质量跟踪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制度等组织发展工作的相关制度。党委组织部门要同人事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组织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不断加大对青年科技、管理骨干培养教育的力度,形成组织发展工作的合力。周密安排、精心组织,集中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4.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努力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以身作则,作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取信于民,赢得群众的衷心支持和拥护;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点,认真研究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从我院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事前通报和接受质询制度(听证会制度),实施对弱势人群的“关怀计划”、定期研究分析群众意见等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要以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完善机制、强化监督为重点,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融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之中,推进依法办院、以德兴院,抓紧做好研究所所长负责制条例、研究所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修订工作。
(三)进一步深化创新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科技创新提供精神动力
1.深化创新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和运用系统思想,健全完善必要的推进机制。创新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根据系统思考、系统设计和系统推进的原则,全面把握、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坚持“边探索边总结边实践”和“先试点后推进”,党政齐抓共管,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立健全创新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把创新文化建设同加强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贯彻依法办院、以德兴院方略,加强科研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国科学院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试行)的贯彻和实施,在发挥制度规范钢性制约作用的同时,运用道德的导向作用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形成软、硬两种约束机制,促使科研人员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深化创新文化建设,必须以塑造科技人员的创新理念为重点,适时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以来,在院党组的领导下,我院的创新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创新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较为突出的是:许多单位的创新文化建设仍然停留在浅层要素即器物和制度层面的建设上,而在自觉深入到创新文化的核心层面,运用创新文化精神理念对科研人员进行思想“刻画”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应有的工作力度。为此,必须要在抓好创新文化器物和制度建设的同时,适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精神层面、即创新理念的观念化建设上来。
实现创新文化精神理念观念化的根本性措施在于教育。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创新文化精神理念的深入人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工作中,应当自觉运用管理科学的“强化理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科研人员进行思想的“塑造”,使创新文化的精神理念最终成为大多数科研人员自觉遵循的价值准则,成为普照科学殿堂的“理性之光”。
(作者:李安林中科院京区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