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联系思想实际,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推动客观世界的改造。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可以说,“两个务必”和“两个提高”,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状况、担负的使命而提出的战略性的党建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重温历史,深刻理解“两个务必”与“两个提高”的内在联系
党的建设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牢记“两个务必”,做到“两个提高”,首先就要重温历史,深刻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真正的共产党人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尊重历史规律,善于汲取历史经验。翻开中国的历史,可以看出,王朝的更迭,社会的变迁,无不验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名言,无不揭示了“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的至理,无不印证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我们党正是在历史的昭示下,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产生于中国革命胜利前夜的这“两个务必”,凝结着我们党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两个务必”深深教育了几代共产党人,使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使党的事业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党也面临着国内外的严峻挑战,有的党员干部可能经受不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可能发生追求金钱、美色等消极腐败现象。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告诫全党同志:“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但前面的路并不都是平坦的,还会有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十五大提出,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提出:“我们必须继续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十六大不仅重申了这一问题,而且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将其纳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中。可以说,“两个提高”,既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两个务必”和“两个提高”,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首先,它们反映了我们党从严治党的一贯性。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从革命到建设、改革,从实行计划经济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党始终注意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课题,一以贯之地注重党的自身建设,坚持从严治党。其次,它们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防止腐败,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第三,“两个提高”既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又是对“两个务必”的发展。“两个务必”主要是从防止腐败的角度保持党的先进性,“两个提高”则是从提高执政能力和防止腐败两个角度保持党的先进性。第四,“两个务必”和“两个提高”是互为条件的。没有“两个务必”,就不可能做到“两个提高”;做不到“两个提高”,也不可能坚持“两个务必”。
面对现实,清醒看到坚持“两个务必”、做到“两个提高”面临的新挑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党和国家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同时也给在新形势下坚持“两个务必”、做到“两个提高”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思想观念的变化,使部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受到冲击。在新的形势下,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对艰苦奋斗产生了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一是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他们认为,在战争年代、在物质条件困难时期提倡艰苦奋斗,是应该的。而现在是和平年代,是改革开放、物质丰富的年代,再提艰苦奋斗,就显得“太土气”、“不合时宜”了。二是认为艰苦奋斗是“小事”。有人认为,房子住宽一点,车子坐好一点,吃喝消费高档一点,不过是生活上的小事,不值得当真。三是认为艰苦奋斗“吃亏”。有的人总感到自己能力强、贡献大,理应得到高回报;提倡艰苦奋斗,克制个人欲望,那就太亏了。
权钱交易的巨大利益,使领导干部成为某些逐利者的进攻对象。领导干部手中拥有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社会上一些逐利之人,为了借用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谋取利益,必然千方百计“钻山打洞”,不择手段从领导干部身上打开缺口,以钱换权。“送出一只鸡,牵回一头牛”,就是这些人的交换法则。领导干部如果看不到这种考验的复杂性和斗争的尖锐性,就很容易丧失警惕,滑向违法乱纪、腐化堕落的泥坑。
利益分配方式的多样性与利益分配格局的某些缺陷,使少数领导干部的心理严重失衡。社会财富是劳动创造的,分配原则也提倡劳动致富。但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利益分配还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某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有时仅凭一次机会,就可实现“暴富”。由于钱来得容易,少数“暴富者”贪图享受,花天酒地,声色犬马,一掷千金。这种状况严重冲击着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使少数领导干部心理失衡。有的领导干部工作了几十年,也做出了成绩,但由于一念之差,转眼成了“阶下囚”,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抵不住诱惑,跳不出迷惑。
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与缺乏长期艰苦生活的磨练,使部分领导干部有可能丧失斗志。目前的党员领导干部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生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战争的洗礼、斗争的磨练、艰苦环境和艰苦生活的考验,如果缺乏足够的抵抗力,一旦接触那些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就很容易去效仿、追求,很容易被各种腐朽思想侵蚀。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不把自己看成先进分子,某些群众中的不健康行为他们有份,甚至为群众所不齿的事情他们也干。
由此可见,党中央反复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做到“两个提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对照“两个务必”和“两个提高”,认真检查自己的言行,警钟长鸣,筑牢思想防线。
放眼未来,按照“两个务必”和“两个提高”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两个务必”和“两个提高”的要求,加强党性锻炼,以自己的高尚品格和模范行动,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富国强,是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孜孜以求的理想。今天,这个目标将在我们手中实现,这是无比神圣而光荣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时刻用“两个务必”和“两个提高”鞭策自己,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集中心思搞建设、谋发展。在繁重的任务面前,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集中心思谋事、想事、干事。大力提倡艰苦创业的精神,量入为出,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坚决刹住大吃大喝、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坚决制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劳民伤财的行为。现在,有少数领导干部谋事不足,谋人有余;谋公不足,谋私有余;谋奉献不足,谋享受有余。这样的干部,哪有精力抓工作、干实事?执政为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一件件实事上,必须像郑培民同志那样,“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保持高度警觉和清醒头脑,严格要求,防微杜渐。共产党人要建功立业,就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如果自降标准,经不住考验,自身尚且难保,还谈什么建功立业?面对五光十色、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我们要时时牢记共产党员的职责,想到从政的宗旨,想到党的纪律,事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清醒的头脑。领导干部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自己的影响,大的方面要把握,小的方面也要谨慎。同时,还要管住亲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严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他们拉关系、走“曲线”,并杜绝他们利用领导干部的权力和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摘自《人民日报》2003年8月15日 作者:杨正午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