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并对如何做到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必须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地、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十六大报告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此,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所决定的。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最终因素、最根本力量。古人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水,至柔至刚,既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根本课题是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一旦脱离群众,就会被人民抛弃。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这是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所决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中,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这里,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求、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核心的内容。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两个务必”,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在我们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干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何种职务,都是受人民委托、执行人民意志的“公仆”,都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永远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问题最多的地方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改善条件,优化环境,开拓局面,为民造福。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按规矩办事。一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思想、转变观念、转变方法、转变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真正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建立和完善联系群众的制度,倾听民声,广集民智,努力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必须努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善于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奋斗。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以人民作为我们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使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并且逐步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这就是真正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真正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只有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才能使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威力充分发挥出来。
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我们制定方针、政策和措施,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和检验我们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正确与否的标准。有了好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抓好落实。实干利民兴邦,空谈误国害党。现在在一些地方,有些工作之所以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并非思路不对、措施不当,也不是没有想到、没有说到,而是没有真抓实干,没有落到实处。许多内部矛盾的产生,也都与一些地方的政策不落实、工作不落实有关。不落实,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工作中的一大顽症和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热点问题,必须痛下决心,坚决加以改变。必须看到,愿不愿抓落实,去不去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不仅仅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也是对党的事业的态度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衡量干部的党性观念、责任意识和政策水平、领导能力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以求实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之真正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从中真正得到好处、得到实惠。
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尽心竭力地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和抓住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来部署、来展开、来落实。首先,要牢记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尤其对那些生产和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困难的群众,更要格外关心,重点帮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其次,要兼顾各方面利益,但最主要的是维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始终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关系党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方向,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再次,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对安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省份来讲,尤其要把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当前,必须把抓防汛救灾、抓生产自救与抓改革开放、抓经济发展、抓社会稳定统一起来,确保防汛抗洪救灾的劲头不松,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不减,全年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不变,努力保持全省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势头,在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更快更坚实的步伐。
(摘自《人民日报》2003年8月15日 作者:王太华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