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因出差在外只好请假,想到这个座谈会与科学工作者关系密切,每人都可以畅谈各自的体会,我便写了几句话以表示心意。
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指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多年的科研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毛泽东思想对科学研究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主席1937年7月发表了著名的《实践论》,我感觉《实践论》也是科学工作者的指南。
有人认为,中国在基础科学方面之所以缺乏大作为,是因为人们普遍不关注哲学,专家们个个坐井观天,将自己的井越挖越深,坐在井底看世界。相反,欧洲人普遍注重哲学,因此最具原创性的工作来自欧洲。如果这话有理,我们应当怎么做呢?学什么样的哲学呢?《实践论》就是!
钱学森近年还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美国做科研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一套做研究的方法,形成了一些哲学思想,还颇为自得。回到祖国后,学习了《实践论》,才发现毛主席早就总结出这些规律了,所以他是真心钦佩毛主席的。
《实践论》中反复强调了认识的过程是一步一步地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所以认识事物需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每个科学工作者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体会。例如数学就是由定性到定量、由直觉到严格、由个例到理论、由具体到抽象。如果我们真能下功夫这么做,就可能有所作为。
钱学森、华罗赓、吴文俊等很多很多名家都是学习《实践论》的典范。他们做到了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改造功夫,这表现在他们有本事用三言两语讲清楚一个专业问题,并能够对不在行的人讲清楚专业性的问题。可是多数专家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往往人们听了半天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这种本事显得特别重要,否则新的一代人什么事都得重头学起,什么时候才能赶上第一线呢?所以,科学工作者都要学习《实践论》,知道怎么做科学。
(中国科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