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成立于1975年,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生态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综合研究机构,1999年6月开始进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根据院党组的要求,针对环境问题研究的一般特点,初步摸索和建立了在环境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环境技术-环保产业”三位一体的综合研究框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们在探索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汇报如下。
一、应用基础-环境技术-环保产业”综合研究框架
关于环境问题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生活或生产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相关环境效应。环境问题研究主要是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1、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2、如何从技术上解决这些环境问题?
3、如何使这些环境技术得以应用或实现环保产业化?
第一个问题实质上是应用基础研究问题,即要从理论上摸清污染物的形成机理、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污染物的降解机制;第二个问题实质上是技术创新问题,即要从技术上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途径;第三个问题实质上是环境技术产业化的问题,即从实践的高度要求环境技术具有实现产业化的条件,或要求环境技术具有经济、高效和适用的本质特征。只有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才能够真正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
根据这样的认识和分析,我们提出了“应用基础-技术创新-环保产业”综合研究框架,即在环境问题研究中要求应用基础、技术创新、环保产业三者并重,亦即上-中-下游三位一体或形成有机的整体。“应用基础-技术创新-环保产业”综合研究框架,可以简单地采用下图加以描述:
二、“应用基础-环境技术-环保产业”综合研究框架的创新机制
“应用基础-技术创新-环保产业”综合研究框架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创新机制作保证。我们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即如下四个步骤,来建立这一创新机制。
1、确立发展战略:我们通过发展战略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中心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确立了“夯实基础、强化技术、发展产业”的发展战略。
2、规范项目设计:根据发展战略的要求,我们按照“应用基础-技术创新-环保产业”综合研究框架,进行领域前沿项目和方向性项目的设计以及国家项目的申请。
3、调控资源配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有效地组织多学科研究力量协同攻关,特别是利用资源配置的调控杠杆,重点支持能够体现“应用基础-技术创新-环保产业” 综合研究框架的项目。
4、强化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建设是实现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程各项目标的重要保障。创新文化建设是研究所灵魂的塑造过程。我们在进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程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和各种措施,不断推进和强化文化建设,改变不适应知识创新工程的各种观念,促进和保证“应用基础-技术创新-环保产业” 综合研究框架的顺利实施。
三、实例概述
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我们组织了一项能够体现“应用基础-环境技术-环保产业”框架的综合研究工作,即“絮凝理论与高效絮凝技术研究”。
絮凝是水处理过程中的最重要、最关键过程,高效絮凝剂在城市与工业及给水与废水处理中用量最大、适用范围广,高效絮凝技术是水处理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关于高效絮凝技术的研究,既是国家的重大需求,也是国际理论研究的前沿。“絮凝理论与高效絮凝技术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发展和完善了高效絮凝理论:研究形成了絮凝剂的形态表征方法学体系,进而完善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其最佳凝聚絮凝形态的生成机制,从不同角度证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中Al13的存在,提出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团簇结构、分形态理论、吸附络合模式以及凝聚絮凝动力学,创建絮凝集成化理论。
2、发明系列高效絮凝技术:以高效絮凝理论为指导,发明了纯化Al13分离的化学方法和高含量Al13聚合铝的电化学制备技术、高稳定性和高效能的聚合氯化铁合成生产工艺技术、以及高效聚合铝硅复合絮凝剂制备技术,使絮凝剂在品质和作用效能上产生了质的飞跃。根据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形态结构特性和凝聚絮凝机制,建立了三套高效絮凝集成化系统,在絮凝技术的系统化方面取得了突破。
3、实现高效絮凝技术的产业化:成功地将高效絮凝的专利技术进行产业化应用,建成世界上第一个以生产Al13为目标的年产1000吨聚合氯化铝生产厂,第一个年产3000吨的稳定化聚合氯化铁生产厂和年产3000吨的高品质聚合铝硅生产厂;2套絮凝集成化技术系统获得规模化生产应用。
这项工作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近两年中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4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篇,其中7篇发表在EST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学术期刊。产生10件发明专利,其中3件授权。建成高品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生产厂年产值达2.2亿元,实现年利润4100万元。
我们的这项研究成果得到专家们的好评。他们认为,该项成果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实施方面具有突出的系统创新性,其中的多项技术及其系统集成属国际首创,研究成果对絮凝理论、絮凝技术的发展及国家絮凝剂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