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奋进宏图展 代有人出星光灿
——谨以此文献给北京分院成立十周年
山西煤化所所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 熊志建
2014年12月17日上午11点左右,中国科学院大学,京区党委组织召开的贯彻落实主体责任专题培训会议正在进行最后的议程。我作为5个讨论小组的最后一个发言人,带着对这次专题培训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本组成员的殷切重托,做了认真的发言。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当发言结束时,北京分院党组常务副书记、副院长、京区党委常务副书记马扬却对我做了一个补充介绍。当全场掌声热烈响起的时候,我耳旁还萦绕着马扬书记那句满含肯定和鼓励的话语——“这是我们北京分院首届‘启明星’优秀人才……”。
“启明星”,这个让我为之骄傲和自豪的荣誉称号,在这一刻,竟是如此的耀眼和夺目。恍惚间,我似乎又回到了2013年度北京分院工作会议现场,那个从分院领导手里接过“启明星”奖杯和证书的场景,再次浮现在脑海里。
经历了春的播种、夏的耕耘,也经历了秋的收获、冬的孕育,两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还记得2013年5月13日,这个首届“启明星”第一次集中培训的日子。精心安排的课程,让我们获益颇多。特别是那一整天的拓展训练,在集体参与了破冰、齐眉竹、背摔、过电网以及高墙集体求生等数十项拓展训练活动之后,大家经历了从拘谨到信任再到默契一个明显的转变,正是有了这种转变,才让我们在今后的岁月里,在纵享友情温馨的同时,体味感悟,收获成长,一起远航。
两年的时间里,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中科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北京分院院长何岩和北京分院党组常务副书记、副院长、京区党委常务副书记马扬两位领导,尽管他们担负的工作已经十分繁忙,但只要是“启明星”的培训活动,他们一定都会参加,并为我们做主旨鲜明、内容翔实的专题讲座。正是因为有机会聆听这些讲座,我们才逐渐了解了“启明星”优秀人才评选工作的背景情况,也清楚了北京分院设立这一人才计划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中科院经过65年的发展,科研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在其兴旺繁荣的背后,则是管理工作的尚需加强。2006年3月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章程》中明确提出了“四个一流”的目标,即“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管理第一次上升到和成果、人才一样重要的高度。而“启明星”人才计划以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管理才干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恰恰契合了这一点。
正是基于这一点,北京分院人事处在首届“启明星”人才培训课程设置上,形式多样且别出心裁。既有管理的基本知识,也有一线实践的难得感悟;既有集中的理论传授,又有研讨的交流碰撞;既有对国家、中科院政策的精辟阐述,更有对当前我院发展战略的深度解读。除此之外,还安排了针对性较强的“压力应对和释放”的专题培训。考虑“启明星”人才全部集中起来较为困难的实际情况,在做好集中培训的同时,小范围的、自发式的小型交流、座谈、研讨也进行了多次。一种“以管理促科研,以科研带管理,管科结合、科管互进”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并逐步得到加强。“启明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也正在北京分院所属的研究所内逐渐显现。
静下心来思考,参加“启明星”培训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
首先,“启明星”是一个极好的提升和交流平台。就我自己而言,在成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之前,先是从事了两年的工程设计工作,之后,攻读了化工技术经济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累计在科研一线工作了近十年之后,开始了自己的管理之路。
现在还记得,刚刚开始从事管理工作的生涩和茫然,除了自己边摸索边开展工作之外,迫切需要在向研究所领导、同事请教的同时,能有一个系统且全面把握管理工作精髓的更高层次的平台。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在对自己进行全面理论和实战培训中,让自己的管理视野得到开阔,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进而在促进自己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真正为研究所的创新发展提供一流的管理支撑。无疑,“启明星”就如久旱逢甘霖一般,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了我所想要的。
首届“启明星”共有43名,既有科研一线的“大牛”,也有管理战线的资深“老兵”。最让我欣喜的是,这些“星星”们所担负的工作,几乎囊括了我院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相互间的真诚和无私交流,我感觉自己就像倘佯在管理大海里的一条小鱼,享受着成长和提升的快乐。
其次,“启明星”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担当。当前,全院上下正在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提出的“三个面向”和“四个率先”要求为指针,认真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全面深化改革和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一名“启明星”,面对如此波澜壮阔的发展潮流,我们更应主动担当,主动担负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我们曾经书写了精彩的篇章。在今天,当我们重新扬帆起航的时候,希望首届“启明星”能够按照白春礼院长在庆祝中国科学院建院65周年暨“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史知识竞赛决赛活动上的讲话中提到的那样——“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齐心协力,勇攀高峰,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努力作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创新成就!”。而这也正是我们“启明星”的责任所系,担当所在。
最后,“启明星”在我们付出心血和汗水中也让大家收获了成长。首届 “启明星”中,中国科学报社的张明伟已经于2013年11月成为副局级干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的魏涌澎和我被推荐为所级后备干部,并于去年年底前开始任所长助理。其他从事管理工作的“启明星”,有的已经从副处长走到处长的岗位,也有的已经在处长的不同岗位间开始轮岗,为下一步更好的发展积蓄力量。对于侧重于科研工作的“启明星”,由于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显著提升,反过来对科研工作又是一个良好的推动,一些“启明星”已经成长为研究员、“百人计划”入选者和国家杰青,就是最好的证明。
回想起这两年的点点滴滴,我感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极好的成长平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段令人难忘的可贵经历,才让我们在润物无声中收获成长、成功的同时,可以切实担负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我想,无论我们每个人今后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我们的根,始终都还是在这里。
在这个冬日的夜里,窗外正飘落着片片白雪,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是春节了。我在心里慨叹时光荏苒、日月穿梭的同时,想着北京分院即将迎来自己的第10个生日,不禁思绪万千,感怀不已。
感谢 “启明星”,让我成长让我飞翔。
祝愿北京分院,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