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改革风正劲 创新潮更涌
——科技界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来源:科技日报 陆成宽 刘垠 操秀英【字号:大 中 小】
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要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全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时代新篇。
打破各自边界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因此必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宁波大学校长蔡荣根分析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靠高素质创新人才,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础在教育。”蔡荣根认为,未来基础教育机制改革的取向,应该以培养和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创造性为主;高等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枢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应该建设更多有优势特色的高校。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持有相似的看法。“科技是经济的供给侧,人才是科技的供给侧,教育是人才的供给侧。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万劲波说,此次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就是要打破教育、科技、人才制度各自改革的边界,将三者融合起来才能真正统筹推进,通过一体化改革实现一体化发展,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石长慧表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做好战略规划统筹,在制定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规划时,在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举措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要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改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大力推进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和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在科技攻关一线锻炼培养科技人才。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制度基础
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这个提法很有新意。”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眭纪刚说,全会把体制机制这一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概念与新质生产力结合起来,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比如塑造更加合理的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创新体系等,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结合发展实际,释放数据这一生产要素的价值,通过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加快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以智能算力激活新质生产力,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总经理颜亮说。云计算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底座支撑,正在依托大数据、智能技术等新技术逐渐催生出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新材料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材料科学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学科基础,未来材料科学的发展,应聚焦于更好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庆说。
为更好地在新材料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戴庆建议,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建立具有区域优势的联合研发平台和创新中心,加速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加快数实融合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会强调,“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推进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发展,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提供了目标指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和以数据要素为代表的新型生产要素,则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新机遇。”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尹西明说。
在尹西明看来,瞄准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赋能,为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化协同”提供了重要场景牵引。
“未来,需要进一步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场景驱动型国家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建设;要发挥数字平台企业和数据交易所等的作用,健全数据要素流通交易体系,推动通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同制造技术、产业场景融合,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尹西明说,要在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网络安全、数字安全、智能安全与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科技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底板’。”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说,未来我们将持续锻造网络安全硬实力,力争为国家和社会筑起最坚实的网络安全防线。
改革风正劲,创新潮更涌。改革的催征鼓点再次敲响,今日中国,向着强国建设奋进的脚步愈发铿锵。广大科技工作者将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勇攀科技高峰,挺进科研“无人区”,以实干担当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4-07-20 第03版)
(责任编辑:赵睿)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京ICP备05002857号-1